作者:徐国峰来源facebook
这三个星期来,跟着POSEMETHOD的CEO与创始人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在大陆进学习运动理论与进行亚洲的循回教学活动,同时也陪他们会见了许多运动厂商(这几周下来已经开了数十次会议)。
在这个过程中我才了解到博士在「技术数据分析」上的专业有多么深厚,四十年的功力真的不是盖的,很多公司都想跟博士合作,想把他的知识整合到产品中!但同一个产品只能选一家合作,他们也很谨慎,但参访与讨论的过程中倒学到很多设计产品和数据演算的知识。
大陆的跑步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除了比赛数量正快速增加之外,跑步教练、课程、训练营、跑鞋、跑步装备、跑表、穿戴装置、跑步APP等都在以极快的速度猛烈的成长中。
每次活动都可以感受到大陆跑者对于知识的渴求,每个新创团队(或新兴课程)都嗅到跑步市场的需求,极为积极地想要进入这个领域。有些技术在台湾曾跟一些公司谈过,但还停留在构想和初步设计的阶段,大陆的团队已经把产品做出来准备上市了,速度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再谈对跑步知识与科学化训练的渴望,博士的分享会上,他们会想办法一直问问题,极尽所能地想把博士的知识挖出来,课后更是积极地黏着博士、Severin和我问问题……急于想了解每个问题的解释。虽然有不少问题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但求知的积极度很高,换句话说也毫不跟你客气,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虽然很多提问太过随意,提问方向不明,事先也没作功课,可是求知的精神可佳,不少人是从很远的地方特地赶过来听课的,这就难能可贵了。
跑步的产业需要这个领域的人共同努力,以及合作。在大陆这边看到这个产业的缺失是,太多人都想自己做,而没想到跟别的专业合作。像是做跑步媒体的想弄训练营、做穿戴技术的想自己研究跑步科学、做训练营的想自己弄APP……我认为跑步产业要兴盛起来,要像手机产业的生态一样,每家公司负责自己的专业,像品牌经营、设计、面板、处理器、镜头、电池……等。而不是由一家公司全包,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使整个产业活络起来,而形成产业链的前提是大家都愿意合作,把该专业的钱给别人赚,专心把自己专业做好,把质量不断提高,不断进行创新。但什么都想做的结果就是无法提高本业的质量。
跑步产业也是一样,每个新创团队与公司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尽量想办法跟其他专业合作。
前提是:要先认同与尊重他者的专业,不要以为那很简单,认为自己也能做得跟他一样好。认同、尊重,把利润分享出去之后才能密切合作,如此自己才能FOCUS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提升自己的质量与价值。
在这边已经跟博士看过好几个团队原本已经把自己的专业与技术经营得很好,但都还没上轨道就开始兴起想要碰其他专业领域的计划。当然,我也知道合作没那么简单,需要花很多沟通成本,而且还有可能做出与期待不符的产品,倒不如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较有把握。两种做法有利有弊,但站在整个跑步产业的发展上来看,合作才是串起产业链的最佳做法。但合作顺利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尊重、沟通与不断在自己的专业上进行创新。
期待台湾的跑步产业也能持续创新,保持合作,一起共同经营这个有利于全民健康的跑步产业链。(徐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