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自娱自乐的文章,题目显得太极端,能作为探讨的余地很小,更不要说拿去发表了。我们在长期的竞技体育训练和比赛中观察发现,剖腹产的运动员的确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先天缺陷。因为案例很少,也没法统计和量化评价指标。如果有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深入研究,估计不会有结果,因为这将影响到社会上一个很大的群体,牵涉面太广。在查阅了妇产科关于剖腹产的一些论文后,做了一篇综述,提供给广大教练员和从事运动科学的同事参考)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竞技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那些微小因素上夺得的微小优势,这就需要竞技运动员具备更加细节化的竞技素质。在科学选材的过程中发现,剖宫产儿这方面的素质明显不足,体育界关于剖宫产对运动员影响的文字资料极少,但是现代妇产科学已经发现,剖宫产会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这些影响恰恰是从事竞技体育的禁忌。
1 剖宫产让竞技体育面临严峻的形势
剖宫产是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仅限于产妇和婴儿病理因素的补救手术,是相对于自然分娩的非生理现象。剖宫产对婴儿未来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这些影响能直接导致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降低先天的竞技素质,从而限制了未来的进步空间。在追求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目标上,剖宫产儿相对于自然分娩的婴儿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占优势。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90年代急剧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对剖腹产率设置的警戒线是15%,国内近年多数医院报道剖宫产率在50%以上[1]。目前,“90后”即将成为竞技体育的主力军,竞技体育选材面对的剖宫产儿越来越多,这将对我国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剖宫生产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家庭富足的物质条件使剖宫产儿的体格看上去更有优势,这也往往把内在精神的缺陷掩盖,如何甄别剖宫生产带有先天生理或者心理缺陷的青少年,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更要注意的是,国内体育界关于这方面的调查研究非常少,使得广大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不清楚剖宫产会给青少年未来带来何种不良影响,会对今后的运动生涯造成何种后果,势必在培养过程中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2 剖宫产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2.1 感觉统合失调剖宫产儿从事大多数竞技项目的障碍是“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196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Aryes提出的,他认为[2],身体对环境所做的任何反应都是以感觉输入为前提,而反应的形成、程度等则与大脑的统合作用有关,任何原因使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组合,则整个身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就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①身体运动协调障碍;②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③身体平衡功能障碍;④视听觉语言障碍;⑤触觉防御障碍。
剖宫产儿是被动短时间内被迅速娩出,胎儿并没有受到宫缩和产道适度对身体、胸腔、胎头有节律的挤压,这些必要刺激的缺失,不利于新生儿应激反应的加强,造成婴儿感知觉先天不足。多篇文献报道剖宫产儿童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不但新生儿失去了最早的前庭、本体、触觉等学习过程,从而影响小儿大脑的发育,剖宫产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的儿童[3,4]。罗莹莹等[5]学者对剖宫产81例和顺产101例婴儿进行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测试发现,剖宫产儿运动能力较差,这也间接反映了其平衡感、本体感、协调性、注意力等方面的不足。剖宫产对儿童学龄期感觉运动和听知觉方面的不良影响也很显著,部分剖宫产儿童学龄期出现动作不协调,节奏感不好等感觉运动和听知觉障碍,感觉统合功能明显不完善[6]。
剖宫产儿从事竞技体育可能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学习能力不足;孤僻,不合群,胆小,社交能力差;脾气急躁,怕人碰,攻击性强;偏食,挑食,独占性强,自私;生活自理能力差;易晕车、船及大幅度运动时易头晕等[2]。
2.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剖宫产引起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下称多动症)会让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注意力和情绪控制处于较低水平,多动症与脑内多巴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障碍有关。Boksa等[7]以大鼠为模型研究剖宫产与脑内多巴胺调控紊乱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多巴胺通道对是否剖宫产有高度敏感性。剖宫产可导致成年后脑内结合多巴胺Ⅰ类受体数目增加,从而使得机体对多巴胺Ⅰ类受体激活后的功能应答反应也增强,引发活动过多,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以及学习困难等病态行为。宋红梅等[8]对67例多动症儿童对照检测,剖宫产儿童检出率远远大于非剖宫产组。其中部分原因也是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结果。
多动症呈慢性过程,症状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因为孩童时期的忽略,会导致成人无论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上产生困扰,以至于陷入自信心不足、挫折、沮丧、不明的脾气暴躁,甚至产生忧郁症。另外,继发或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也提高,成年期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亦增加。
2.3 孤独症通常自然分娩儿情商比剖宫产儿高,而剖宫产儿的人际交流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都较自然分娩儿差。原因可能是在剖宫生产的过程中对胎儿造成病理性损伤,导致孤独症,也有可能加强了先已存在的孤独症遗传易感性,使具有孤独症体质的个体易于发病。国外关于孤独症患儿的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9],剖宫产与孤独症存在正相关性,并且男性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女性。钊安等报道[10],孤独症儿童中剖宫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动作。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
2.4 免疫力低下剖宫产手术后需要禁食,将明显影响母乳喂养,而初乳带给婴儿的是很多免疫信息,对于婴儿成长的作用十分重要。李希雯[11]对32例剖腹产和18例自然产儿进行LgG值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剖宫产儿的LgG值均低于正常值,而自然产儿LgG值均在正常范围,说明剖宫产儿的免疫能力低于自然产儿。免疫力低下的趋势极易使成长过程中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容易生病,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因经常患病,加重了机体的消耗,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不良,易诱发重大疾病。
2.5 呼吸系统功能缺陷
自然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逐渐加强推动胎儿入盆,胎儿头部受产道挤压是一种最好的锻炼,可以迫使胎儿胸廓发生有节律的压缩与扩张,促使胎儿肺内产生一些磷脂类物质,肺泡更有弹力,易于扩张,这对出生后的呼吸功能非常有利,所以剖宫产儿呼吸系统并不好。有学者对剖宫产儿远期随访,观察到其出生后到31岁时,剖宫产出生者的过敏性哮喘发生率是顺产者的3倍[12]。呼吸系统功能低下也说明心肺功能并不理想,导致摄氧和转化氧气成为能量的能力不足,整个循环过程,牵涉心脏制血及泵血功能、肺部摄氧及交换气体能力、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使用这些氧气的功能,都会出现障碍,这对运动员提高有氧和无氧能力都会产生影响。另有国外研究报道剖宫产也能影响新生儿的嗅觉学习能力[13]。
2.6 精神和智力缺陷潜在的精神缺陷随时会终结剖宫产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产科的并发症与精神分裂症病史有关,尤其是剖宫产出生史者,早发的精神分裂症(22岁前起病)比晚发精神分裂症高10倍[15]。有学者对北京市大兴区86名患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小学生,进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剖宫产是主要因素[16]。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以不随意、快速、重复的非节律运动或无明显目的、突发性发声抽动为特点。抽动不能克制,因紧张而加剧,在睡眠中消失。该病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障碍。在高度紧张的竞技比赛过程中,抽动障碍无疑是一致命威胁。
剖宫产对成长过程中婴儿智力也可能有影响,王美芬报道[14]剖宫产只对新生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有影响,但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可基本恢复。但是有学者则认为剖宫产产妇麻醉状态下,处于低氧,低血压状态对婴幼儿的神经和脑功能会造成损害。罗莹莹等学者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角度看,剖宫产婴儿在智力发育上并不优于顺产儿,而且很可能对婴儿运动发育存在一定潜在威胁。这对今后从事竞技体育掌握技术要领,领会教练意图,完美驾驭比赛等运动智能方面可能会造成一些障碍。
3 结语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剖宫产儿因为出生方式的缺点携带的不良因素,决定了今后从事竞技体育的可行性。除上述不良影响外,剖宫产儿表现的如意志不坚,性格懦弱,脾气古怪,心理素质差等生活中能见到的现象,也要特别的留心。现今医学界对剖宫产儿还没有系统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综合学科的全方位观察,国内也没有正式的长期观察报道,大都分是对婴幼儿或者学龄期儿童的短期研究。从事竞技体育事业涉及到许多年龄阶段的人,这就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从事竞技体育的要求,进行总结分析,最终挑选到优秀的竞技人才。
参考文献
[1] 霍霆,周珍真.全国妇产科第11届专题学术会会议纪要[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1):1-2.
[2] Cummins RA.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Tdng disabilities lAyres’factor analyses reappraised. J Learn Disabil,1991,24:160-168.
[3] 李旭冬,黄悦勤,王玉凤.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历史性队列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43-44
[4] 黄娟,静进,许景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171-173
[5] 罗莹莹等.社会因素剖宫产婴儿的智力、运动发育及气质评定[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19-24
[6] 黄旭,王梦龙,静进,等.分娩方式对学龄前儿童气质、行为及智力影响的初步探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103-105.
[7] Boksa P,Zhang Y,Bestawros A.Dopamine Dl receptor changes due to caesarean section birth:effects of anesthesia,developmental time course,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J].Exp Neurol,2002,175(2):388-397.
[8] 宋红梅等.剖宫产对儿童孤独症及多动症影响的初步探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8,31(1):63-65
[9] Cruz JA.Dietary habits and nutritional StstU$in adolescents over Eu.rope—southern.Eur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5,54:S29
[10] 钊安,柯晓燕,林节.儿童孤独症与妊娠围产期不良因素相关分析[J].江苏医药杂志,2000,26(1):48-49
[11] 李希雯.剖腹产与自然产新生儿IgG值的差异[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6,16(3):147.
[12] Xu B,Pekkanen J,Hartikainen AL,et a1.Cesarean section and risk of asthma and aUergy in adulthood.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7:732—733.
[13] Heili V,Richard H P,Jan W.The effect of labor on olfactory exposure learning within the first postnatal hour[J].Behavioral Neuroscience,2002,116(2):206-211.
[14] 壬美芬.应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641 643.
[15] Verdoux H,Geddes JR,nkei N,et“f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and age at onset in sehizophrenia: an intcrnalional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cnt dataf J 1 Am J Psychiatry,1997,154(9):1220-l227.
[16] 刘永翼等.北京市大兴区学龄儿童抽动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