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周期的技术动作,步频与步幅是跑速最关键两个因素,研究步幅步频历来是教练员,科技人员,运动员和体能师非常重视,下最大工夫的在实践中探讨的。
运用各种方法检测,随着高科技发展,检测手段更加先进,芯片的问世,让全过程全阶段的数据告诉人们,不断地改进。将步频发挥到淋漓尽致,达到最高步频;将步幅发挥到自己最合理的步幅,随着专项力量提高继续提高加大。
每个跑步周期包括是个阶段:前支撑;后蹬;缓冲;摆动(摆腿)。步频与步幅在这个周期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短跑就是达到最大步幅以追求最高的速度,所以科技人员,教练员都在精心地研究,得出:身高和步幅有的比值,人类极限的比值是1.2。
当今百米飞人博尔特百米跑出了9秒58,人类最快的速度。博尔特身高1.96米。他的平均步幅2.43米;跑了41.3步。途中跑最长步幅2.77米。人类极限的比值达1.24.中国百米飞人张培萌身高1.88米,他的平均步幅2.15米;跑了46,2步,比值达1.14.可见步频与步幅多么重要,故才引起了科技人员,运动专家,运动医生,教练员极大的兴趣,在各个领域中研究。
人的潜力真是无可限量,无论短跑,中跑,长跑,马拉松跑。在挑选运动员时,就要挑选身材高大,腿部修长,柔韧性极好,下肢力量较强的运动员。(马拉松跑运动员在身高上除外)。这些运动员可优先发展步幅,保持较高的步频。身材略为矮小,下肢较短,下肢力量较弱,但协调性较好,柔韧性极好的选手,可以在保持步幅的前提下重点发展步频。
步幅大要实,步幅高要稳达到技术合理,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尤其是踝关节的蹠屈力。也是训练的重点。如果运动员已经具备了较大的步幅条件,女子步幅达到1.70米-1.80米;男子步幅达到1.90米-2.20米。再继续从步幅方面挖潜力势必该潜力就显得有限和不足了。
如果步频已达到每秒3.5-3.7步(短跑运动员),有的甚至更高,还要注重与提高步频,显然潜力有限了。所以研究步频与步幅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寻找自己最佳的步幅和最高步频。步频和步幅将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慢和减小,随着肌纤维肌肉疲劳而减慢和缩小。在马拉松跑中,超长距离跑更为明显。经科学家研究,步频的快慢取决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肌肉收缩速度和掌握技术动作程度有关,所以最高步频是有极限的。最大步幅是无限的。经研究步幅是无限的,因为步幅取决于运动员的腿长,蹬摆的肌肉力量和幅度,后蹬的角度,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步幅的变化取决于疲劳程度。训练是没有止境的,步幅受肌肉力量支配,所以提高步幅没有止境。近来中国短跑选手多人进步幅度很大,与到美国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分不开的。苏炳添多次破10秒就是例子。
提高步幅专项力量的训练除了美国田径教练员有独特的器械训练手段方法,将爆发力于绝对速度完全融在一起,我们业余中长跑马拉松选手以提高速度耐力为核心,提高步幅专项力量为基础。如小步快频跑,后蹬跑,高抬腿跑,单足跳,跨步跳,弓步走,提踵,还有局部重点力量的训练,还有弹力带练习。有足够的肌肉力量熟练掌握跑步动作技巧,做到跑姿轻松自然,协调流畅,敏捷省力,跑姿具有欣赏性。
总之跑的技术不是孤立的,它渗透在人们训练的方方面面,体现在科学训练的全过程,所以训练手段都要围绕着跑步技术动作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选择有效手段加以改进,是运动员逐渐形成正确跑的技术,保证跑步的四个周期的合理性科学性整体性,进而提高健身水平,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