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证明,士兵的体能素质是构成单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高新技术广泛介入的现代战争背景条件下,任何高、精、尖武器装备仍然取代不了士兵强健的体能在战场上所发挥的不可缺少的战斗力作用。
在武器装备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指战员优异的体能素质、良好的人与武器(机)的结合、以及人与环境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武器装备所构成的战斗力方面的不足,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因此,从这些意义上讲,体能就是战斗力,现代高技术战争呼唤高质量的体能素质。
为适应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在现代军事训练内容体系中,体能训练已成为军事训练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训练课目已由过去的军事训练辅助课,发展为军事训练的主干课目之一。强化军事体能训练意识,落实体能训练内容,提高部队官兵的体能素质和整体体能水平,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一、现代军事体能的概念
讲到体能,一般就是指从事长时间工作所需要的体力,它与体质有紧密联系。体质是指人们为满足健康生活、正常工作而必须具备的基本身体素质(条件)。体力、体质并不等于体能,而是与体能关系紧密,一般认为,体力是体能素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质是体能的基础,体能反映出人体的体质条件,包含了体质要素。
军事体能是指军人在各种复杂、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长时间、大强度、高标准)军事(战斗)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融体力、脑力、心力(即心理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能力。军事体能是一个融生理学、心理学、时间生物学等多学科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
一个军事体能素质水平很高的士兵,必然具备强壮的体力(力量、耐力、速度能力)、充沛的精力(抗大脑疲劳能力)、坚韧的毅力(克服困难、心理承受能力)、高度的注意力(抗环境干扰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力、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很强的时差适应力(抗生物节奏紊乱、适应夜战能力)、以及快速掌握和熟练完成各自兵种专业技能所需的生物学能力等。体能素质是军人的第一生物学素质,是构成军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军事体能概念是就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而言的,是相对于过去战争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历史情况而言的,即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殊性和需求决定了现代军事体能的内涵。在过去的战争年代,由于整个作战过程中的高技术含量较低,武器装备的性能较差,部队作战的机械化程度不高,作战样式较为单一,士兵打仗以“体力活儿”为主。那时士兵的体力成为其体能素质的关键要素和主要内涵。
然而,随着高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高新技术密集,多种作战样式的综合运用,战场前、后方概念模糊,体能、智能、技能的相互渗透等,对参战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从军事体能的角度讲,士兵打仗己发展为“体力——脑力——心力活儿”。与之相适应,构成各军兵种士兵体能素质的要素发生了变化,军事体能的学科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拓展,内容更为丰富。军事体能已由过去传统的体能——体力,发展成为覆盖应用生理学、心理学以及时间生物学等学科交叉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提高军人的体能训练科学化程度,高效率地增强士兵的体能素质,以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已逐步成为一项挖掘和强化军人综合生物学素质的系统工程。
有人认为:“未来战争不是对体能的挑战”,忽视甚至否定体能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这种认识带有浓重的技术决定论色彩,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战争观,也表现了对军事体能在现代战争中的意义的片面认识。
事实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雄辩地说明:在残酷的高技术战争背景条件下,士兵的智能和技能(如信息作战中的快速、准确地分析与判断能力等)的长时间正常发挥;在各种恶劣自然(气候、地理等)环境中,各种军事技术、战术(如空降作战、突袭穿插等)的灵活运用,仍需要高质量的体能素质作生物学基础和保障;在士兵所拥有的智能、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技战术能力(如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中监控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等),本身就包含了某些体能要素,高技术战争无疑不能改变体能在作战中的意义。
而交战双方不见面的导弹、空袭、电子对抗、信息战等较量,仅仅是高技术战争的一部分,地面部队的介入和士兵的正面交锋,尤其是对于武器装备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通过集中优势兵力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战斗,仍是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体能仍然对战争最终胜负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仅仅是对军事武器装备条件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参战人员体能素质的严峻挑战。正确认识现代军事体能的概念和内涵,有利于强化体能训练意识,进一步推动部队的体能训练工作和提高部队各类人员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