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聊起私人教练训练是否属于“奢侈品“?那就要先了解一下起源!
起源要从俱乐部开始聊起!
俱乐部最早出现在欧洲,我忘了是不是英国。
故事是这样的:
一群贵族喜欢外出打猎,打完了猎物,就希望有个地方可以洗洗澡,吃吃饭,喝喝茶,于是大家一起到了离打猎最近的一个同伴家中开始歇歇脚。
同伴的管家准备了好吃好喝,当时有没有“三陪”我就不晓得了。但是,每次招待都是要有招待费的,老让一家人出也不合适,于是大家决定,每次费用AA制,由某个人具体负责,安排打猎后的消遣,或是大家轮流组织。慢慢就有了“俱乐部”的雏形,后来才有了红酒,雪茄,读书等形式的俱乐部!
而健身俱乐部只是近代文明的产物,但记住,俱乐部的“起源”绝对不会是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只属于少部分人的特权,这是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质。
而国内健身俱乐部的创业者很多都没有读过这些管理课程,所以商业模式一开始就违反了“俱乐部经济学”,这也是我在微博里一直不看好一些低价商业模式的初衷和一些吸引大众的团体训练项目,这里要指出的低廉并不是指单次缴费的金额,而是连续单次的金额。
例如:一些大型商业健身俱乐部,柔术俱乐部,格斗俱乐部,和crossfit或小型团体课俱乐部,可能单次交的年费是一万多,但每天都能去,合下来一天也就几十块钱,可能都没有单次北京四环边顺峰温泉的价格高,这样的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自然很难坚持!
而私教业务是现代健身俱乐部的附加值,但如果俱乐部本身就不符合一开始我提到的“俱乐部经济学”那自然私教业务就不会理想,而且如果以“销售”模式强推私教,只是饮鸩止渴!
在中国古代,我们也盛行一句话:穷文富武。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在米国,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第一年,我的客户是他的同学,发给了我一份美国总统的收入和开销清单,在米国是公开的,他的私教课每小时开销是150美金。当然,在美国农村小镇上也有私教业务,是20美刀半个小时,大家可以算算08年前后的美金比值。
我们说要接地气,要复合中国国情,但要是违反了原有的经济规律,只能苟延馋喘。先把思虑捋清楚,摸清本源,再因地制宜的改革才不会太出格,供大家参考讨论,骂街说风凉话的一律加黑!
沈韦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