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健道训练体系资料分享:
【活動一】體適能五大要素
(一)教師詢問兒童「什麼是體適能?」,讓兒童發表其看法。
(二) 揭示圖片或板書體適能的五大要素為「身體組成」、「柔軟度」、「瞬發力」、「肌力與肌耐力」、「心肺耐力」,並簡單說明其意義與主要的施測方法。
(三) 請兒童針對體適能要素,分別發表體適能的優劣與生活的相關性,例如:過度肥胖者爬樓梯容易喘、瘦弱者比較沒有力量……。
(四) 重點歸納:體適能是人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具有良好體適能的人,比較能在生活中享受休閒娛樂,並應付突發狀況。
【活動二】體適能開講
(一)請兒童根據以下的問題分享自己運動的經驗:
1. 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
2. 運動的感覺如何?
3. 運動有哪些好處?
(二)教師說明體適能的內涵,並舉例說明不同運動項目能提升不同的體適能。
(三)教師強調,體適能的重要性如下:
1. 有充足的體力來適應日常工作、生活或讀書。
2. 促進健康和發育。
3. 有助於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4. 提供歡樂活潑的生活方式。
5. 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習慣。
(四) 教師說明:運動是培養健康體適能的最好方法,並鼓勵兒童規律的從事適當的運動。
(五)重點歸納:適當、規律的運動是培養體適能的最好方式。
【活動三】健康靠運動
(一)請兒童輪流上臺報告所蒐集「運動增進健康」的剪報、文章等資料。
(二) 引導兒童了解,運動除了能提升體適能外,對於人際關係、壓力的調適與情緒的紓解等,都有重要且正面的作用。
(三) 將全班分為6組,針對運動促進人際關係、壓力與情緒等層面,依兒童本身的經驗,進行討論。各組並派一個代表總結,上臺與全班分享。
(四) 重點歸納:健康包含了身體、精神、社會、情緒、文化等層面。而運動是促進健康的最佳方法;運動除提升個人體適能外,也能增進人際關係,紓解壓力,讓情緒更穩定。
【活動四】手臂撐一撐
(一) 教師將軟墊放置後,請學生在軟墊上跟著教師示範的動作,練習下列幾項手臂支撐的動作。
(二)兔跳:以兩手撐地,兩腳彈地前進,教師請學生依此動作練習2~3次。
(三) 腳拍掌:以兩手撐地,兩腳彈地騰空互擊,教師請學生依此動作練習2~3次。
(四) 伏地中穿:呈伏地挺身姿勢,接著屈膝、收腹、雙腿中穿回原伏地挺身姿勢,教師請學生依此動作練習2~3次。
(五) 重點歸納:知道能利用滾翻動作減低傷害;並加強學生手臂支撐力,發展學生肌力與敏捷性。
■活動五~活動七屬於「拳擊有氧」教材。
【活動五】踏併動起來
(一) 教師詢問學生是否聽過「拳擊有氧」或其他有氧活動,從問答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接著教師介紹「拳擊有氧」運動的特色,讓學生了解學習「拳擊有氧」的益處。
(二)教師說明動作要領,請學生練習踏併步後,再搭配身體上肢動作做組合:
1.踏併步:右腳踏,左腳併;左腳踏,右腳併。
2.肩膀動作:肩膀輪流向後、向前繞圈。
3.手臂動作:手臂伸直輪流向後、向前繞圈。
4.手部動作:
(1)右揮手:握拳,兩手平舉揮向右方。
(2)左揮手:握拳,兩手平舉揮向左方。
(3)下擺手:握拳,兩肘平抬,雙手下壓呈現打氣動作。
(4)拍掌:配合節奏做拍掌動作。
5.以上動作配合踏併步練習,每個步驟做4~8個8拍。
(三)將所有動作組合、連貫起來,配合音樂節奏,讓學生熟練組合動作。
(四)重點歸納:能配合拳擊有氧的基本步「踏併步」,熟悉身體的協調能力。
【活動六】彈跳有活力
(一)教師帶領學生練習原地彈跳與移位彈跳的動作:
1.原地彈跳:背挺直,膝蓋微屈雙腳起跳,同時肚子要提氣(縮小腹),落地時注意動作要輕巧且膝蓋微屈雙腳落地。
2.左右移位彈跳:向左或向右直線彈跳,各練習8拍。
3.移位彈跳與拍掌:向右移位彈跳7拍後,第8拍雙手在胸前拍掌;左邊動作亦同。
4.移位彈跳與轉圈:向右移位彈跳8拍後,原地向右跳轉半圈4拍,再向右跳轉半圈4拍回原地;左邊動作亦同。
(二)將彈跳動作1.~4.變化組合,讓學生配合節奏進行練習。
(三) 教師說明學習拳擊有氧除了可以增強體能與活力,達到強化肌力與增進心肺 耐力等效果,還可以防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四)重點歸納:能配合拳擊有氧的基本步「彈跳步」,進行變化組合的動作。
【活動七】有氧樂趣多
(一)兩人一組面對面,利用「踏併動起來」、「彈跳有活力」的動作組合進行活動。
(二)將原來的拍掌動作改成雙人互拍掌,以增加活動的樂趣。
(三)重點歸納:透過組合動作的活動練習,訓練身體的節奏感。
【活動八】看你跳多遠
(一) 教師指導學生慢跑操場2圈並做身體各部位伸展活動(加強腳踝、膝蓋等部位)。
(二) 教師可先詢問學生是否看過跳遠比賽?從問答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介紹我國優秀的跳遠選手,例如:乃慧芳、趙治國、紀政、楊傳廣等,藉由他們的例子說明跳遠的助跑、起跳及空中挺身、著地動作,讓學生欣賞力與美的結合。
(三) 教師說明跳遠能展現自己瞬間的速度、彈跳力和協調性,並加強心肺耐力,促進身體健康。接著帶領全班體驗不同的跳遠方式。
1.原地立定跳遠:
(1)2人牽繩,依序進行原地立定跳遠活動。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做落地判定及丈量。
(2)進行原地立定跳遠時,教師強調跳者手臂順勢擺動,奮力往前跳。
2.高處立定跳遠:
(1)擺設兩層跳箱於起跳線,分別從跳箱上跳向沙坑,進行高處立定跳遠活動。
(2)教師說明由高處往低處跳,需特別留意落地時膝蓋的緩衝作用,勿雙腳直直站立。
3.助跑跳遠:教師指導學生先用慣用腳往回跑5~7步,到達的位置即為起跑點。起跑點至起跳板的距離為助跑距離。接著,指導學生從起跑點助跑5~7步後,慣用腳踩起跳板起跳,進行跳遠動作。
(四) 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跳遠練習時,要注意安全。完成動作後應盡 快 離開場地,下一位同學再開始進行;教師亦可以哨聲掌控跳遠進行的時間。
(五) 經過一番跳遠體驗之後,請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並由全班討論說出哪 一種跳遠方式跳得比較遠?
(六) 重點歸納:體驗不同的跳遠方式,並注意跳遠的丈量是由距離起跳板最近的落地點量至起跳板的前緣。
【活動九】我是「卜派」
(一)教師說明支撐扶腰動作要領為雙手支撐跳箱或平衡木,兩腳用力躍起,身體的重心移至手臂,每人操作3~5次。
1.平衡木團體(3~4人)彈跳:學生雙手支撐平衡木,所有人雙腳同時彈跳。操作時,兩兩間隔距離不宜太近,以免發生意外。
2.支撐彈跳:雙手支撐跳箱,雙腳同時彈跳,著地時,膝蓋微微彎曲。
3.起跳支撐旁躍:助跑2~3步,雙腳用力踩踏板躍起,雙手支撐於跳箱中央,雙腳由跳箱側方騰躍過箱,落於墊上。此動作由教師先做講解,再讓學生實地操作,每人操作3~5次。
(二)教師可讓學生自由創作,並給予正面的鼓勵,增加學生的信心與學習興趣。
(三)重點歸納:利用支撐輔助運動鍛鍊手臂支撐的力量。
【活動十】站立小母雞
(一)教師徵求一位學生,指導並示範「站立小母雞」的動作:蹲立墊上,雙手前撐與肩同寬,五指張開,兩手肘微屈,將膝內側緊靠肘關節,重心前移,雙腳輕輕離墊。
(二)4~5人一組,每組成縱隊蹲下,在不同的軟墊上同時輪流練習,教師則在旁指導並適時提醒動作要領。
(三)重點歸納:體驗雙手支撐身體並保持平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