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多种感知觉学习
实际上,在您平时的生活中,您引导宝宝认识事物的时候就已经运用了多种知觉形式,您做得很好了,不信,我们回忆一下:
夏天,吃西瓜的时候,您一定先让宝宝摸过光滑的西瓜皮,然后再切开让孩子品尝;晚餐前,您先让宝宝闻闻您炒的菜香不香,然后告诉宝宝菜很好吃;宝宝和您正在等爸爸,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宝宝就躲在了您的身后,尽管没看见爸爸,但他已经知道是爸爸了;
……
那么,从现在开始,您需要做的是每次当您教孩子认识新事物的时候,让孩子尽可能听听、看看、摸摸、闻闻、尝尝;当您有时间陪宝宝做游戏的时候,把一些相似的事物“集合”起来,和孩子讨论、讨论它们的不同;您一定是一位好家长!
※致家长的话
拓展各种感知觉的潜能是早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天生的探索者
通常来讲,不同的感知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各不相同,其敏感期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听觉的发展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0.5岁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触觉发育的敏感期则在~2岁; 3岁左右是方位知觉发育的敏感期;2.5~3岁是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时间知觉的敏感期会更晚一些,大概在7岁左右;而观察力则是更高级的感知觉形态,在各项感知觉陆续发育的基础上,3~6岁将迎来孩子观察力发展的敏感期。
感知觉有多重要
感知觉虽然是宝宝最初级的认知本领,但决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感知是宝宝所有认知活动的开端,人的认知过程如同一个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输入是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环节,而人们接受信息就是靠感知觉来进行的。感知觉虽然是较低级的认知活动,但没有感知觉,就谈不上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因此,从宝宝出生之日起,父母就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宝宝各方面感知觉的发展,积极引导宝宝通过感知觉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
训练促感知
视觉训练
——注视不同颜色(大小)的玩具
妈咪准备:不同颜色(大小)玩具若干。
感知训练:在宝宝胸部上方60~70厘米处悬挂任一颜色玩具,成人可将玩具移动、旋转或抖动以引起宝宝注意。当宝宝开始注视时,可记录下其注视的时间。3~4天后如宝宝不再注视该玩具,即可换另一颜色玩具。如此依次替换。
特别提示:如果宝宝对同一颜色玩具注视时间超过5分钟,一般就不要再进行下去,以免引起视疲劳。
听觉训练
——聆听不同的声响
妈咪准备: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音乐CD等若干。
感知训练:当宝宝精力较旺盛的时候,找出各种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依次为宝宝“奏”响,比如小铃铛、口琴、杯子等,当宝宝寻着声音的方向望过来的时候,妈妈可以一边继续发出声响,一边清晰地说出物品的名称或乐曲的题目。这也有助于宝宝言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