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器材形象化。“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智
障儿童的注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孩子看到它,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这就是它的独特之
处。为了让感统训练变得更为生动愉快,让智障儿童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我们赋予这些器材生命、灵
性,将它们形象化、游戏化,并围绕感统训练的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如“有趣的滑板”,我
们将它变成“汽车”,智障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我们将
它变成“小船”,智障儿童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浆,使小船在水中
只有滑行;我们将它变成“大转盘”,智障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手的双掌来旋转身体;还将她变成“小火
车”,两个、三个、四个智障儿童连在一起,靠前一个孩子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幼儿前进;还将它变成“小
推车”等等,既是一种力量锻炼,又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培养。在日常的感统训练中,我们充分利
用感统器材的独特性,教师对各种感统器材进行大胆形象创新和想象,在将其贯穿、融入到活动中去,
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量力而行。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是:清楚地检查出孩子在感觉统合
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及协调顺利发展。教师在
训练前要充分、科学评估学生情况,训练时也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设计游戏难度适中,使智
障儿童“抬一抬脚就能够吃到苹果”,这样智障儿童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帮助教师一步
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且不要操之过即,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拒绝参
与,这也是感觉统合训练最容易失败的地方。
三、耐心细致,适时鼓励。
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群体,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智障儿童心理、
行为问题的出现,表现为害怕情绪、发脾气、易怒、爱哭闹等一些现象,对于学生一时做不到的,教师
要细心而有系统的引领,并将此做成计划,用游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有效的加以组织。对于学生出
现不良情绪,教师要马上中止训练,进行安抚,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在训练中教师要耐心、耐心、再耐
心。
适时鼓励也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在游戏中引发孩子的乐趣,无意中
不断地练习他原本作不到的能力,教师应适时鼓励他“做做看、勇敢些试一试”,有效化解孩子情绪上的
焦虑和紧张,并让孩子逐步认识自己能力的成长,以建立足够的自信心。训练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
励,鼓励方式也要形式多样,并适时地鼓励,如:教师可利用游戏中的角色以鼓励的口吻说:“这孩子
真聪明,本领学得真好,熊妈妈真喜欢你!”“我们的本领可真大,都学会了轻轻推的本领。”又如:教
师可采用与学生击掌、抚摸头等形体语言对智障儿童进行鼓励。
一、感觉统合训练内容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训练中指导儿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作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新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有组织的反应和更成熟的反应。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作反应。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几乎总是让儿童感到愉快,对儿童来说,治疗就是玩,成人也可以这样认为。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儿童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取得效果。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从而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儿童获得一个肯定的成长经验而设计这样一个训练。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一般目标
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2.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
3.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如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