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体DNA健身私教工作室,苏春雨的文章
“教练”两个字让人听了就感受到一股力量,牛年各个行业都在讨论“后劲”的问题,私人教练的后劲在哪里呢?
“前劲”,他的那一段回忆弥漫着疲惫不堪。每天机械的上8节9节课,中间胡乱吃一口饭,在一家地下的健身房从早忙到晚,没有自然的阳光,偶尔跑上来偷着抽根烟,还要躲躲藏藏脱掉工服,怕会员看见说自己生活不健康。晚上乘地铁回家,租的半地下室住,潮湿阴冷。他是一个十足的“地下工作者”,他的职业是私人教练。我佩服他!吃苦耐劳,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到一股和命运抗挣的力量,就像高中的学生准备高考的挑灯夜战,犹如在黑暗中蜕变的蝉。我相信,有很多北漂的创业者都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不仅仅是私人教练。那段回忆不是悲观,而是人生的一种悲壮,像寒夜里走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脚步声,铿锵的力量,脚下的路通向很远的前方。
但是,熟悉的生存方式也许是最为危险的。渐渐的,教练变成了“数数教练”,他变成了“器械搬运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在上课和下课中匆匆的过,训练计划大同小异,训练内容相差不多。做教练的成就感淡淡远去,那种悲壮再也找不回,虽然自己贷款买了新房,工作也换到了商业区的大健身房,但冥冥中感受到前途变得渺茫。于是,感觉到了自己的瓶颈。
学历贬值,自身经验饱和,能力退化。他看不到的危机像打篮球一样全场紧逼。而体育院校一届又一届的后来者,在学历、知识更新以及上进心方面更胜一筹。他意识到自己有一天会变成一块萎缩的肌肉,没有活力,失去动力。一只老鼠跳到米缸里,它吃了一层又一层,缸沿慢慢露出,但它有一个临界平台,因为它跳跃的高度是有限的,如果到了那个平台它继续吃下去,它就跳不出米缸了,最后就要饿死在里面。私人教练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如果工作已经进入机械状态,或者开玩笑点说“黔驴技穷”了,那就该到学习的时候了,你的经验已经饱和,你的能力开始退化了,陈粮还能吃多久,就看你的缸有多深了。
做教练“后劲”在哪里,你自然知道了。动车组,为什么快?那是因为它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系统。作为教练,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它和医学相通,医学研发的速度日新月异;它和营养结合,营养保健的观念正在转变;它和生理生化结合的密切,生理生化的研究早已进入微观领域;它的途径是销售,销售就要懂市场,市场瞬息万变;它需要懂管理,除了自我管理还要管别人,因为它更要身体力行的去教,还要让人去训,去练。
天啊!听了以上那些该学的,你还想做教练吗?如果想做,那就抓紧学习吧,做有后劲的教练,靠车头带的日子没有了,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祝所有的教练都是动车组,祝所有的教练都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