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隽体苏苏老师苏苏belle
在各项运动中从未缺少过“装备控”,行头一定要好,一身华丽的运动名牌是很多人奖励自己开始运动的小礼物,打网球先选一副好拍子,打高尔夫要一套好杆,滑雪要最酷的雪具,喜欢买买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也正是这些可爱的“装备控”推动着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拥有一双功能性跑鞋,去跑马拉松,自减震,舒服,减少受伤概率。运动就是个烧钱的游戏,这些钱花的非常值得,拥有健康体魄,总比到医院里挥金如土还遭罪好上几光年的距离。
“装备控”,钟爱的那套东西给予他们在运动中更多心理上的满足和自信,不管这个过程是短暂还是长久,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有10套比基尼是怎样的喜感?可能每次开始励志学游泳的时候,都以一套新款来激发自己,或者这个盖住三点的小东西在衣橱里并不占多少地方,至少去泡温泉还是可以穿的。这样的消费,也许是因为看了一场《鲨湾》电影,女主角的性感身材,太诱人,于是那套比基尼就成了网络上热销的产品,或是被美女腹肌马甲线的刺激,使很多人第二天进了健身房,约了自己久违的教练,无疑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除了刚需之外,都是被眼球操控了内心,我们的运动也是需要被激励的,毕竟很多人不是天生热爱。装备,无时无刻不吸引我们的眼睛,骚乱我们的心,手痒痒。刚想金盆洗手,又赶上了各种打折促销,to be or not to be,被临门一脚。
但是,也有很多败家的“装备控” 例如,有些人认为跑步可以减肥,于是心理就有了买跑步机的念头,拥有跑步机就等同于减肥变瘦,但是跑步机和瘦之间的连线上,要有“跑字”,很多“装备控”只是停留在买的控制欲上,变成了囤积,到手之后,就成了昨日黄花,并不坚持使用,很多人家的跑步机,变成几年了只跑过3次的二手货,或是成了晾衣架,刚开始摆在客厅,后来被搬到阳台,看摆放的位置就可推算它的地位和利用率。按摩椅在商场里很受大爷大妈的欢迎,他们逛累了,坐下来,舒服一下,儿女可能作为生日礼物,把会按摩的沙发买来送爸妈,可是不久到了家里,真成了沙发,两天半新鲜劲过去后,连遥控器都不想按。
这到底是为什么?
1、联想错位。错误的把拥有装备和自己的美好愿景,在省略身体力行,流汗的中间环节情况下,联系了起来。例如,仰卧起坐架=腹肌,马甲线。
2、短暂的舒适体验带来的冲动消费。各种按摩器或是宣称有治疗作用的东西都属于此类。
3、“随时随地可用”,反而使人拖延。家用跑步机,单车均属于此类,心理总会感觉,下班后回家可以边看电视边骑车,结果吃完饭犯困,沙发上葛优躺,心理默念:明天早晨起来再运动吧,可是明天家里来了客人,又推后天,故事就是这样反复的。
4、被“不费力,又见效快”而忽悠。这类产品都是电视购物在卖,典型的例子是毫无减肥作用和机理的甩脂机。
怎么破浪费败家现象?
1、果断断舍离,出卖二手货,后赠送他人买个人情。困在自己手中只是废品。
2、谨记下次手痒,心动时,要问自己能否坚持,或者这项运动是不是在户外有课替代性,在公园里跑步比在跑步机上可能感受更好。
我们到底要不要“装备控”?
1、分析是否运动刚需。有些运动若是没有装备是完成不了的。例如滑雪需要雪鞋,露营要有帐篷。当然这些不去拥有,也可以租赁,对于初期体验的人,租用比较划算。如果已经着迷上瘾,那还是拥有自己的吧。着迷的人都会有一种心理倾向,猎奇和占有,新款和限量款对他们的刺激很大,不买就失眠。
2、为了运动安全有效性。例如,心率表可以监控运动心率,保障运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打冰球需要戴头盔,预防顺伤等,这些和人身安全息息相关的东西必需有,这个钱不能省,至于要买什么档次的,就看自己的预算和性价比了。
勤俭节约,并不代表富日子非要穷过,该买的要买,有些装备会使运动更美好。买买买,不如动动动实际,运动是一种体验,体验给人带来的快乐,远比拥有什么的一瞬间兴奋,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