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隽体苏苏老师苏苏belle
到底该不该去跑马拉松,to be or not to be 是个问题。
先看看马拉松的起源由来。公元前490年,在希腊的马拉松镇,希腊人赢得了与波斯人的战争,为了迅速把喜报传到雅典,派了一名叫菲迪皮茨的战士,从马拉松镇一直跑到雅典,他激动的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由于精疲力尽,说完他就倒在地上死去。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的建议,以纪念这件史事,将菲迪皮茨跑过的约42公里,作为赛跑距离,创立比赛项目,并定名为“马拉松”,后来奥运会一只延续了这项比赛,以致今天,除了奥运会,各地的马拉松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跑者越来越多。
一、理性的分析
1、连续跑上42公里,菲迪皮茨的结果是累死了。因此,在长距离跑中,马拉松算是极限运动了,普通人群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基础的体能备战,心肺功能训练,是很容易造成关节损伤,或是出现意外的。
2、正是因为这样极限的挑战,所以才去跑。有人生性就是爱跑步,挑战极限的,从中获得快感,所以非常享受跑步过程中分泌的多巴胺带来的幸福感。
二、自己的身体接受了我们的任性
1、人类都有任性的一面。当我们倒退成婴儿,非常希望全世界围绕我们转,但是这个任性的小孩,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或是变成成熟的老头。幸运的时候,会遇见接纳我们任性的人,可能是某某某,可是那些都是不确定的,通常没有人会完全接纳我们,即使是我们的父母,或是爱人。最后发现,唯有自己。如果我们的灵魂或者意识思维,主导内在这个真正的自我,那么身体这个有血有肉的躯壳,是唯一接受我们任性支配的客体,当我们越是寻求不到其他方面满足任性的时候,我们对自身这个客体,越信赖。因为它像一部电脑,当发出指令信号,它就会按照所想去做。每一次奔跑,都是自我和身体,灵魂深处最密切的对话,这样的对话纯粹而真实,没有半点虚伪,牢固的信任,一次次深呼吸,心肺血液的交换,都是深刻的体验,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绝对的公平,当身体和说no,我们的妥协,懒惰,消沉,也是真实的,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评判。即使全世界都背叛,我依然相信自己。
前阵子,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妻子在他头七之日发表追忆文章,《一个人,和他的爱》张锐是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幸运的是,他的任性,遇见了完全可以接纳的老婆,或许这就是人间最真实爱的表达。没车,没房,没存款,老婆嫁给他,他说创业就创业,一心拼事业,甚至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要孩子,但是夫妻恩爱和美,互称“宝贝”,如此任性之人,即便英年早逝,却是幸福的吧,有多少人可以接纳我们的任性,如知己一样难求,知音一样难遇。当我们的灵魂遇见了自己的身体,卸掉所有束缚,跑一次马拉松,那是心灵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2、我要那些存积于心零散的,黑暗的碎片,在跑步中释放。
我们身体里,思维里都有肮脏污秽的东西,这些垃圾有的来自外界,有的源自自己。这些垃圾可以通过和他人聊天,沟通倾泻一部分,可以通过运动来化解。而当存积的越多,我们在清理上花费的时间就越多。可是,没有人那么愿意放下的他的自我,完全的倾听我们的垃圾,即使是心理咨询师,也是分时间,分疗程,要预约的,不能随时随地倾听我们的情绪。可是通过运动,身体力行来疏解,这个靠我们的身体,肌肉,骨骼的运动方式来的更容易些,当跑起来,身体渐近的进入机械运动,那些存积于心的黑暗碎片,随着汗水和身体代谢,甩掉,释放。
很多医生爱上马拉松。医生,这个全世界公认的好职业,身为医者,最清楚他们的荣耀和痛。首先,能考入医学院的几乎都是学霸级别的,他们在青春年少时,玩耍,放纵的时光太少,常年处于备战高考状态,本科5年,研究生3年,博士2年,要是再出国深造可能还需要2年,经历10年至12年,他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有经验的医生。在上班期间,他们面对的是有各种各样问题的病人,病痛,折磨,抱怨,等一切负面情绪。这些年,医闹频发,医生这个仁心仁术,治病救人的单纯职业,要有非常强大的内心,去看生老病死,承载各种问题。理性的思维,他们比谁都更清楚,理性是他们的强项,但是想理性清理垃圾似乎效果一场酣畅淋漓的马拉松来对他们更实在。如果你的生活里经常遇见和医生面临的问题,似乎跑步是个很好清道夫。
最后,马拉松到底跑步跑?答案是“随缘”,当它接纳了我们的任性,当他清除了我们的垃圾,当它可以做别人无法代替的事,那就是我们的唯一。为之赴汤蹈火,上瘾,受伤,甚至猝死也值。当别的东西,无法来证明我的毅力,耐力,品质,我用马拉松来表示,或是,我需要用马拉松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总之,有理由,就去跑吧。没理由,不跑也罢。放轻松,其实它和一个吃不吃芥末,咖啡要不要放糖一样简单的问题。
爱,就是一场任性被接纳的过程,可能在爱人那里得到,可能从马拉松里获得。任性指数越低,越随意,心理就少了很多to be or not to be 的纠结。从你的全世界跑过,我只想更好的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