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都对自己说:“我只吃一块饼干就好。”但却不知不觉地一块接着一块,有时候甚至把整包饼干都吃完了?是因为吃甜食会让你心情愉悦吗?如果甜食真的能让你心情变好,那一开始为什么要限制自己只能吃一块?是因为害怕吃太多造成身体的负担?还是因为你担心整包饼干吃个精光后,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让你懊悔不已,责怪自己如此缺乏自制力。 你大可好好地享受真正能让人心情变好的食物,不需要小心翼翼地限制摄取量。我们会刻意控制甜食的食用量,不敢大口大口地吃,就是因为我们早就知道摄取过多糖分对身体不好。 你可能会心存怀疑,吃甜食明明就能让心情变好,稍后我将针对这样的情形做更详细的解释,现在我只希望你能抱持开放的心态,思考吃糖可能不会让你心情愉悦,恐怕还会引发忧郁,只要开始思考其中的可能性就好,不需要马上认同。 若糖分并不能让人感到开心或满足,为什么每次吃饼干总是一块接着一块? 答案可能出乎你意料之外:
什么是糖上瘾?
糖上瘾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糖上瘾”,却对这样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只是无稽之谈。即使真的对某种食物上瘾,我们总是不断地安慰自己“每个人都有特别爱吃的食物”,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成瘾。或许我们都坚信自己很有自制力,然而,为什么明明知道零食对身体有害,却完全无法控制自己想吃甜食的欲望,一块接着一块吞下肚?来谈谈其他的成瘾案例,毒瘾者不断地有吸食毒品的欲望,曾来过我们药瘾治疗特别门诊的病患都已了解,毒品并不能让他们感到开心愉悦,也无法从中获益。只是停用后一段时间即会出现戒断症状(withdrawal),一旦产生戒断症状会使人痛苦不堪,而再次吸食只是令自己回到初次吸食前的平静状态而已。
成瘾的过程其实是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前几次食用会使身体出现对该物质的渴望(craving),之后不断重复食用都只是为了减轻戒断症状的不适。 一般的成瘾患者选择持续使用成瘾物质,而非尝试寻找根本原因,打破成瘾的循环。海洛因成瘾者重复吸食成瘾性药物犹如火上浇油!上瘾的情况只会趋于恶化,一发不可收拾。 多数人都以为戒断症状只有身体层面的痛苦,实际上,对于成瘾物质的渴望只有百分之一是生理反应,成瘾物质改变了身体的生理功能,一旦停止使用,体内失去平衡,将产生种种不舒服的症状。不过,生理上的戒断症状还算轻微,主要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心理过度依赖的问题,由于大脑的神经回路已经改变,心理依赖的剥夺感才是令人痛苦难耐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会想要接触那些容易让人成瘾的物质?因为我们都误以为能借此寻求精神上的支持,毒瘾者希望透过海洛因获得快乐,吸烟者渴望尼古丁能帮助他们放松,糖上瘾者则是向甜食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寻求慰借。 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资讯对成瘾有很大的影响,别小看传播媒体的力量,我们已在无形之中被错误的讯息洗脑了。即使知道毒品的危害,也没有吸食过任何毒品,你的脑中却多少有些毒品能使人快乐似神仙的错误印象。 部分是因为电影、电视内容的不良影响,让人误以为毒品能解忧,也有部分原因是很多年轻人认为浅尝即止的影响不大,并不会危害他们的身体、家庭,甚至是一生。来我们药瘾治疗特别门诊的病患早已尝到苦果,我不必再跟他们多做解释,他们早已深刻体会毒品无法让他们变得快乐。
为什么会想要接触那些容易让人成瘾的物质?
因为我们都误以为能借此寻求精神上的支持 !
为何会产生糖上瘾现象:
一旦有了第一次摄取“坏糖”的经验,不久后,身体就会产生戒断症状的反应,出现轻微的情绪低落、焦虑、焦躁不安,刚开始生理上的戒断症状非常轻微且不易察觉,不会让你感到不适,只会让你不自觉地急于再次摄取。 再次摄取“坏糖”能暂时缓解戒断症状轻微的不适感,你可能会误以为它让你感到舒服且放松,但再次摄取“坏糖”其实只是让你回到第一次摄取前的状态,并不会变得更好。 为了减轻戒断症状,你持续摄取“坏糖”,但也只能暂时缓解,反而更加恶化糖上瘾的问题,变成恶性循环。这种微妙的成瘾机制,常常在你还没意识到之前,大脑就被绑架了。尤其是糖上瘾,跟其他的成瘾过程不太一样,糖分不像毒品一样让人有所警觉,一般人不觉得糖能有多大的危害,也不会特别注意自己吃进了多少糖,结果不知不觉中就上瘾了。
甜蜜蜜的孩童健康杀手:
糖上瘾和几乎其他所有上瘾症最大的不同在于,糖上瘾的推手往往是最爱我们的父母,或是从小细心照顾我们长大的人。往往在我们长大后,意识到摄取了过量的糖之前,我们早已“糖上瘾”多年!打个比方,糖上瘾就像是你体内住了一只小怪兽,而“坏糖”就是牠的食物。如果你没有时常喂养牠,牠就会在你体内又吵又闹、又叫又跳,让你浑身不对劲。但即使你喂了牠,也只能暂时安抚,过没多久牠又会渴望摄取更多的糖,才能感到满足。别小看牠的威力,若不及早戒掉“坏糖”的瘾,饿死体内这只小怪兽,小怪兽总有一天会变成更难缠的大魔王。
大魔王从小到大,照顾我们长大的家人总给我们一种观念,听话的孩子有糖吃,我们深信糖果甜食无疑是一种奖赏,可疗愈心灵,甚至还觉得甜食是体内产生能量的必要食物。却没发现嗜甜的小怪兽已经悄悄地在你体内住了下来,牠们很高兴你有这些错误观念,这样牠们才有源源不绝的食物!每摄取一次“坏糖”能暂时安抚那些小怪兽,但平静不久,牠们却又蠢蠢欲动,搞得你心神不宁。小怪兽可以比喻为身体层面的戒断症状,戒断症状其实没有那么严重,比想像中轻微很多。生理依赖不是让你戒不掉的主要原因,真正可怕的是心理依赖感,大脑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让人焦虑不安,才是最难解决的大魔王,让你不断渴望成瘾物质。 先以“不摄取坏糖”的方式饿死体内的小怪兽,你才有办法真正对付大魔王,也确保这一切不会重蹈覆辙。
甜蜜蜜的孩童健康杀手—糖上瘾就像是你体内住了一只小怪兽,而“坏糖”就是牠的食物。
从小养成的糖上瘾:
成瘾在我们的观念中是个负面的词汇,会对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等生活方面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触犯法律。多数成瘾问题都出现在青少年时期、或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然而,糖上瘾的情况比较特殊,当我们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吃进一堆“坏糖”。 有多可怕!我们当时年纪还小,还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饮食,也没意识到自己吃了什么,就吃进了成瘾物质。我们都以为这种事只发生在一些悲惨的小婴儿,因为妈妈在怀孕期间吸毒,才会造成他们一出生就有海洛因或古柯碱成瘾的症状。毒品泛滥问题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议题,大家都知道海洛因或古柯碱成瘾的严重后果,但是,过度肥胖、心脏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每年死亡人数甚至比海洛因成瘾的死亡人数高出好几百万,坏糖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同程度的关注。 必须放下对“成瘾”的成见,深入了解成瘾现象,以及糖上瘾产生的真正原因唯有认清自己有糖上瘾的问题,并承认自己无法控制“坏糖”的摄取量,才有可能 真正脱离“瘾”的无形桎梏。更重要的是,别一下子就把自己逼太紧!
糖陷阱:
受到了洗脑,我们根本就毫无知觉到底吃下了多少糖分,以致掉入陷阱,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慢慢地上瘾了! 吃了“坏糖”之后血糖快速上升,身体必须分泌大量地胰岛素来处理血糖,但马上又因为血糖浓度快速下降到偏低水准,于是再引发下一波的进食欲望,导致强烈的假性饥饿感。只好再吃那些你自以为“喜爱的食物”来缓解饥饿,反而又吃进更多“坏糖”,形成恶性循环,使人无法自拔。
大家可能会因此下了这样的结论:若一段时间不摄取“坏糖”,身体自然会回复正常,摆脱糖上瘾,不再无止尽地渴望有害健康的食物。然而,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对于吸烟者、酒鬼、海洛因成瘾者和暴食者,突然有几天完全停用成瘾物质,并无法真的戒掉上瘾行为。举例来说,若所有烟瘾者一个礼拜不抽烟,体内的尼古丁就能马上净化干净,那烟商大概在好几年前都倒闭了吧。 即使体内的尼古丁都净化干净,吸烟者也不一定能完全脱离对烟草的依赖,因为烟瘾不只是生理上的瘾,更难处理的是心理的依赖性。事实上,所有成瘾都是如此,包括糖上瘾,99% 是心理依赖的问题。因为你一直以来都深信甜食(包括加工过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是快乐来源、减压良方。只要你一直如此相信着,不能吃这些食物的时候,就会感到被剥夺,且埋怨没有甜食的生活是如此悲惨! 如前所述,成瘾可以分成生理和心理两个面向:小怪兽是生理层面的渴望;而大魔王则是心理层面的依赖。
成瘾之初,小怪兽刚形成时,你还有机会在短期内借着彻底停用成瘾物质的方式来根除小怪兽,而一旦大魔王在心中成型且日渐壮大,就很难真正戒除。 大魔王是由社会文化的洗脑累积而成,糖上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含有“坏糖”的食物大多都让人觉得是快乐来源、减压良方,许多人都有这种错觉,那就是问题所。因为产生了心理依赖,越是想从中获得精神慰借,越是一步步往陷阱里去。
愉快有可能是一种错觉!
近几年赌博越来越猖獗,我们可以从赌博成瘾更清楚地看出心理依赖的影响。赌徒并没有食用任何成瘾物质,但他们的上瘾症状却和其他类型的成瘾者一样。心理上那种幸福与快乐的错觉使成瘾者无法自拔。当你极为渴望蛋糕、饼干等大家认为疗愈人心的食物,接着你也拿起一块吃了下去,要多久之后才会感觉到心理获得慰借?几乎是同时,对吧?吃下去的同时就感到疗愈。不过,吃下去之后至少要花几分钟身体才会消化吸收、产生作用,怎么可能在吃下去的那一刻马上就感到疗愈、得到心理的慰借? 不可能!只因为我们一直深信甜食是身体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对甜食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只要大脑“意识”到你已获得甜食,对甜食的渴望就能得到缓解。你以为是吃甜食使你感到愉快,然而,这种快乐感是一种错觉,甚至是大脑的幻觉。
只要大脑“意识”到你已获得甜食,对甜食的渴望就能得到缓解!
陷阱如何运作?
大家有听过猪笼草吗?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拥有呈圆筒漏斗形的捕虫笼,笼内有许多蜜腺,能分泌出含有果糖的蜜液来引诱昆虫入内。昆虫一开始会站在囊口,试图吃里面的蜜液。蜜液却如世上最甜蜜的毒药,一步步引诱昆虫迈向死亡的陷阱。昆虫不知不觉中越走越里面,一旦跌入平滑的囊口,就溺死并被消化掉。 成瘾的陷阱也是如此运作。糖上瘾和其他成瘾不同的是,我们在还没有长大到足以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就已经濒临囊口。等我们意识到食物中营养价值的问题,我们早就一步步走在平滑倾斜的囊口上,几乎快要跌入囊中。 很多人都听过含糖食物有害健康的论点:蛀牙、变胖以及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除了疾病问题,吃了太多含糖食物还会让人昏昏欲睡,时常感到疲倦。但是,即使你清楚知道含糖食物的坏处,你还是继续吃。因为我们总觉得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也是吃着含糖食物,他们也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疾病症状啊!同时,网路上又有许多错误观念,告诉我们含糖食物能疗愈人心,让人感到幸福快乐、性感迷人。所以,我们选择把耳朵关上,不接受正确的观念,继续狂吃含糖食物。就如同站在猪笼草囊口上的昆虫,已经站立不稳,几乎就要滑倒跌入笼内。我们一直以为饮食习惯是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不过事实是,早在我们能够分辨食物的好与坏之前,我们便已失控!
婴儿断奶后所吃的罐装婴儿副食品通常都有含糖。有些只含有天然的水果糖分,但还是有很多副食品会额外加糖。许多产品虽然说是天然果糖,但还是有健康疑虑,因为它们可能有被加工或混和过,造成身体吸收糖分的速度过快,使血糖值急速上升。额外添加糖的情况更为常见,大家常买的甜面包每一百克就含有二十九克的糖。当然不只是婴儿食品,长大后我们每一餐的主食还是各种淀粉类碳水化合物(坏糖):早餐玉米片、马铃薯、米饭、义大利面和面包。 小时候我们要吃糖果、蛋糕和饼干,通常都是须仰赖父母给予,无论多寡,总是由他人替我们决定。长大后,终于掌握了决定权,我们就沉浸在自己爱吃的食物中。以前受到控制的压抑感受,一得到解放,很容易就过度沉迷。不要误以为你终于获得选择自己饮食的权力,其实你早已被心里的大魔王挟持了。
“坏糖”如何让人上瘾?
糖上瘾者摄取“坏糖”后,产生短暂愉快的错觉,这种感觉只会越来越短暂,甚至消失。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早已糖上瘾多年。我们的血糖长时间反覆剧烈波动,早已出了问题,使得我们越来越依赖糖,需要摄取更多的“坏糖”,才能达到原本正常的幸福感。甚至都忘记了我们身体根本不需要反覆摄取“坏糖”,本身就有处理压力、紧张及生活需求的能力。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误以为“坏糖”能让人感到幸福愉悦,看不清真相。 事实上,我们第一次摄取“坏糖”的时候,并不会有那种不可思议的兴奋、愉快感受,大家可能没有印象,因为那时候我们都还只是个躺在摇篮里的小婴儿。很有可能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掉入“坏糖”的陷阱。
因为母亲在怀孕时摄取“坏糖”,我们在母亲的肚子里也跟着受到坏糖的影响。母亲摄取“坏糖”后,婴儿也会受到随之而来的戒断症状影响:血糖值从“伪性高血糖”快速下降,导致饥饿感、焦躁不安、疲倦嗜睡等症状。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些,然而,戒断症状可能影响胎儿踢脚的频率、出生之后的婴儿哭声大小,以及烦躁不安的情况增加,导致婴儿哭闹,吵着要更多食物。如图所示,无论是出生前还是出生后,我们开始摄取“坏糖”之前,正常的幸福水平(level of wellbeing)都是从100% 开始,一旦开始摄取“坏糖”就降到了90%。 当我们再次摄取, 幸福水平不会再回到100%,最多只会上升到95%。一旦我们身体自然的饥饿机制被打乱了,继续摄取“坏糖”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幸福水平再也无法回到100%。看似好像变得更好,但其实我们只是回到了摄取“坏糖”之前的状态,稍微摆脱了“坏糖”戒断反应的不适感而已,因而产生恶性循环。
没过多久,戒断症状再次出现,饥饿感、焦躁不安、疲倦嗜睡等症状让我们的幸福水平降到了85%。每一次血糖剧烈波动都让幸福水平变得更低。然而,再次摄取“坏糖”,戒断症状得到缓解,会感觉舒服一些,但这次幸福水平只会回到90%。食糖后的兴奋感不可能再回到原先的“高点”。无论幸福水平变得多低,我们居然还傻傻地感激含糖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快乐! 事实上,生理依赖(小怪兽)非常微妙又难以察觉。父母都没有注意到,数十万的婴儿一出生就已经“坏糖”上瘾。往后的生活中,我们试着摆脱“坏糖”而产生的不适感,并不是生理因素造成,而是受心理上的剥夺感所致。大家有看出来这种“假性兴奋感”是如何让我们深信“坏糖”是无害的,甚至还认为含有“坏糖”的食物有助于纾压?受到食品业者广告与行销手法的影响,再加上社会大众对坏糖的“益处”有诸多误解,难怪大家都难逃“坏糖”的陷阱,逐渐被(大魔王)洗脑,想要摆脱心理依赖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痛苦。
一旦你了解到自己是如何受“坏糖”愚弄,你就更容易摆脱坏糖、重获自由,更重要的是还能够长久维持,并乐在其中。不过,你并不像站在猪笼草的囊口上待宰的昆虫,没有任何生理需求迫使你去吃“坏糖”。成瘾的陷阱完全就是心理依赖在作祟。换个角度来看成瘾陷阱,就像是被困在监狱里,但自己同时也是看守监狱的狱卒,这是个极大的漏洞,意味着只要你理解成瘾陷阱的运作法则,并按照证实有效的方法执行,就有机会逃出陷阱,重获自由。
代糖:
也许你认为代糖能解决糖上瘾问题,因为其只提供甜味却没有热量。然而,代糖不仅无法治愈糖上瘾症状,还会让人愈陷愈深。 现代人逐渐开始注重健康饮食的观念,食品产业因此发掘了另一庞大商机,各种食物和饮料都推出低热量的“节食减肥”品项。这些品项标榜零热量,却添加人工甜味剂营造美味可口的假象,提供你极度渴望的甜味,你以为这些食品吃得开心,又能减肥。 虽然许多理论都说,代糖能够减少热量摄取,进而达到瘦身效果,但这根本是一派胡言。光是将代糖称为“人工甜味剂”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似乎暗示除了代糖以外的糖分都天然无害。很多人对人工甜味剂还存有安全疑虑,以蔗糖为主的制糖公司刚好能借此标榜自己的产品较为天然健康,更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糖分确实是提炼自然食物中的成份,但是经过加工和精制就不再“天然”了。
大家可能会因代糖的名称叫“人工甜味剂”而有所误解,首先厘清任何添加于食物或饮料中,为了增添甜味的物质,包括所有加工、精制过的糖,都算是人工甜味剂。是否有人思考过,为什么要在食物中额外加入增添甜味的物质?难道不能只吃食物的原味?其中一个原因,为了让原本平淡无味的食物变得诱人。另一原因则是你已经成瘾,需要添加大量糖分的食物,渴望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
代糖健康吗?
喜爱甜味是人的天性,人类本能渴望的甜味本来应该是取自于水果。然而,市面上的代糖、精制糖产品越来越多,我们的味觉逐渐失灵和僵化,所有试图取代水果甜味的加工替代品,都与自然法则相冲突。 现今,很多人将标榜无卡无糖的人工甜味剂视为精制糖的替代品,历年来仍不断出现许多代糖会带来健康疑虑的研究。阿斯巴甜(Aspartame)和其他甜味剂是由多种酸类合成的化学物质。研究发现,这些甜味剂会减少体内的大约35% 的瘦素(leptin)。瘦素具有抑制食欲、提高代谢率的功能。身体一旦缺乏瘦素,将无法侦测饱腹感及控制食物摄取量,身体也无法有效代谢,于是导致肥胖产生。 还有一种粉末状的果糖也是代糖,销售时称之为“水果糖”,可不要将它与真正水果中的糖搞混了。虽然萃取自水果,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中,水分、纤维和其他营养素早已流失,只留下精制糖等对身体无益的物质。
饮料更是无形杀手,千万不要忽略!无论是酒类、碳酸饮料、提神饮料和加工过的果汁,多数饮料都含有人工甜味剂,喝下大量“坏糖”会更加深大脑对甜味的欲望。许多研究团队发现,人工甜味剂仍然有健康疑虑,毕竟人工甜味剂还是化学合成物质,也有可能增加新陈代谢症候群的风险,恐怕无助减重,反而还会让体重上升,身体状况更糟糕。
饮料更是无形杀手,千万不要忽略 !
糖瘾的奴隶:
有一派说法认为,吸烟者若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除了尼古丁之外不会吸入其他有害物质,所以医生常推荐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想说即使真的没办法戒除烟瘾,至少能降低伤害。换个角度想,这种说法代表他们也承认尼古丁替代疗法有其缺陷,减少某些有毒物质的摄取,却避不掉其他有毒物质,顾此失彼,无法兼顾。 如前所述,“人工甜味剂”的问题在于,许多人误以为甜味剂的热量低,不会害人发胖,又能满足口腹之欲。事实上,替代疗法存在的缺陷之多,还不仅仅是有害健康这么简单。
吸烟者戒烟的原因千百种,最主要的原因常是不想再做烟瘾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原因,例如:健康、金钱、提升生活的品质等等。虽然戒烟的动力很多,但每次尝试戒烟时,却还是感到非常痛苦,尝过无数次戒烟失败的滋味,令你感到挫折与无助,最后彻底放弃戒烟。许多人意志力强大,自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唯独无法摆脱烟瘾,这种感觉更是让人感到绝望! 糖上瘾也是如此,不仅常常要担心体重过重或罹患糖尿病,成瘾更让人痛苦的是,当你自觉无法控制自身的行为与欲望,会有强烈的挫折感,并且丧失自尊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