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健道训练体系资料分享:
----阿是穴斜刺治疗肌肉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从某种意义看,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地重复改变姿势和完成动作中度过的。在重复肌肉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促使肌肉的结构增强、功能提高,也可能导致肌肉损伤。本文所提到的肌肉损伤主要指肌肉拉伤,特别是慢性肌肉拉伤,在运动、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所有的肌肉活动中都是多发常见的。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中肌肉损伤超过50%。很多运动员由于过度劳累导致肌肉损伤而影响提高甚至丧失运动能力。在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肌肉损伤也都是多发常见的。老年人一旦发生由于肌肉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而使活动困难,会加重了老人的心理负担和加速衰老过程。
肌肉损伤迄今仍是没有受到关注的医学问题:
肌肉损伤时会形成程度不同的僵硬条索、收缩和伸展功能下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和酸疼感觉。由于肌肉结构改变的程度和范围大小不同,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和酸痛的程度也不一样。轻度的改变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感觉不到有些甚么异常。随着结构改变加重,肌束条索的僵硬程度提高,有时也仅在触压这些比较僵硬的肌肉条索时才有酸痛的感觉。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会逐渐感到完成同样的活动时有关的肌肉比较容易出现酸涨感觉,工作能力有下降的趋势。由于受影响的肌肉对于维持姿势和完成工作的作用不同,有的对生活工作并无大碍,但情况严重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即使如此,一般情况下肌肉损伤不会有致死的威胁。因此,在没有显著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患者并不急于就医。对于临床医学和医学教育界来说,很多危及生命的疾病显然会优先吸引人们的关注。由于肌肉损伤迄今还没有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因此,时至今日关于肌肉损伤问题在医学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在医院也没有专门治疗肌肉损伤的科室,很少有涉及肌肉损伤的研究。因而影响肌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表现在在诊断方面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明辨病征的主次:
究竟主要的病征是疼痛还是运动功能障碍?一旦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和疼痛时,医患双方都倾向关注疼痛、忽视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首先感到的是疼痛,医生或研究人员同样是把注意集中到疼痛,把疼痛的问题归咎于神经系统。在同时注意到疼痛和运动障碍时很自然的会想到骨关节系统而很少想到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同样可以引起人体运动功能障碍和疼痛。
其次是病因病机不清:
在致病的原因方面虽然在12世纪南宋时期陈言就已提出“劳倦”是致病的原因,但至今还有风寒、风湿或炎症等各种看法。在西方医学在上世纪初就有的学者提出:超过习惯的工作负荷所诱发的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结缔组织增生使肌肉粘连所致,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病理性损伤。病因、病机的确定显然会影响到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