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0 12:05:00
国家艺术体操队 夏燕飞
在美国学习培训的三周时间,提高了我对科学训练的理解和认识。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作为一个复杂的多学科的综合体,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而作为竞技 体育运动训练主体之一的教练员,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站在科学训练的高度上,破除束缚自己旧的观念,大胆地探索和创新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以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满足2008年奥运会备战的需要。
一、艺术体操新规则实施对我们训练提出新的要求
2005年至2008年新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在2005年1月颁布后,国际体联对它进行了多次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至今已下发了30篇补充规则,并且还在继续补充修改。规则的不断变化对我们的训练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较2004年版规则对比,新规则的精髓在于加重了对器械技术这部分的要求,“难”字代表着当今艺术体操发展趋势。我国集体项目要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所作为,必须顺应和超越新规则的要求,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而器械技术训练一直是中国队的薄弱环节,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是如此,我们的教练员在对身体动作要求上的严谨程度远比器械技术的要求要高。2006年11月集体项目世界杯总决赛的结果就说明:我们队伍A1技术价值(身体难度)的分数排在世界第二名,而A2艺术价值(器械技术)的分数则是世界第七名,总成绩受到A2的影响而失去夺牌的机会。如果我们器械技术的训练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那么我们08年奥运会突破的梦想就难以实现。通过在美的学习和思考,认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教练员在训练上应对传统的训练模式进行了一些改变,而达到有效地提高我们器械技术的目的:
(一)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改变
增加器械技术训练的时间和比重,除了进行器械成套动作训练外,在身体能力训练、基本功训练、专项素质训练的同时都尽量结合器械进行练习,使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运用和练习器械,提高运动员对器械的手感和熟练。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编排出五项器械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基本功组合动作进行练习,而并非仅仅是成套动作中的器械技术动作的训练。
(二)着重了对器械技术动作的创新
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设计、编排和储备器械技术新的抛接、连接动作、协作动作和配合动作,既丰富了器械动作变化的多样性、惊险性和独创性,同时还可以使集体项目运动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得到提高,增加成套动作编排的选择余地。
(三)加强对器械基本技术的训练
严格规范运动员器械技术的正确要领,纠正错误技术动作。器械基本技术必须在教练员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得到提高和改善,才有可能提升中国运动员器械技术运用、变化,跟上国际发展的趋势,保证器械技术在成套动作中的稳地性和准确性,保证成套动作的成功率。
二、把科学训练贯穿于训练中
(一)艺术体操身体能力的训练
通过美国体能协会总教练Mark Stephenson博士关于体能训练的授课和与体能教练的实践交流,受益匪浅。结合艺术体操项目的身体能力训练,应包括:快速反应、灵敏性、耐力、协调性、柔韧和各关节力量训练等方面。教练员必须对每名运动员的体能状况非常清晰和了解,在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前,对所有运动员进行测试,了解了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基本指标后,根据指标曲线,制定出不同训练内容的周期性计划进行训练。而不能凭经验和感觉去训练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同样至关重要,双方都需要做到:
1、全力以赴地投入训练;
2、课后双方都需要提供反馈信息,以便于进行适当的调整;
3、在进行力量训练中,必须保证运用正确而规范的技术动作;
4、教练员要通过激励的语言告诉运动员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5、纠正错误动作时要一个一个地逐一解决。
作为教练员,必须考虑到运动员疲劳的因素,把快速反应训练、灵敏性训练和身体训练、上肢、下肢以及躯干力量训练分开进行,有相对的间隙时间,这样训练的效果才会更好。力量训练的动作和内容通常是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还需要尽可能地变化,为的是更好地刺激运动员的肌肉感应,让运动员对力量训练保持动力和新鲜感,确保训练的效果和质量。对称肌肉力量的同时加强,避免出现一侧肌肉过强而另一侧肌肉过弱的情况,这样很容易出现伤病的发生。当一名运动员受伤后,必须对她其他部位的肌肉进行训练,以保持其他部位肌肉力量的稳定。
艺术体操作为一个难美项群类项目,对运动员外型的要求非常高,而随着新规则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了使运动员身体能力达到新规则的要求,提高肌肉控制能力和防止伤病的出现,运动员必须不断地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提高各个关节的肌肉力量,而不能增加肌肉的体积。因此,我们教练员的计划必须根据艺术体操项目特点结合专项技术要求,发展全面的整体肌肉力量,而不仅仅针对容易出现伤病的部位进行训练。通过一些辅助器械,如实心球、平衡板、健身球、橡皮筋和皮带等进行离心性、向心性的训练。教练员掌握好力量训练的强度、密度和负荷,经过一个周期的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肌肉力量再次检测、对比分析,制定下一周期计划并对力量指标提出新的要求。运动员在提高身体力量的同时要逐渐渗透到专项力量中。一手抓专项力量,一手抓身体力量,身体力量为专项力量奠定基础,使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状况投入到训练中。
(二)伤病的控制
众所周知,艺术体操项目是一个带有诗情画意的女子体育运动项目,她传递给人们的是一种非常浪漫的艺术享受。但了解这个项目的人知道,其实这么美丽的背后是残酷的训练,从7、8岁开始进行训练至24岁左右退役,近17、18年每天8至10个小时的训练让每名运动员都承载着不同的伤病。而作为教练员,要把科学训练贯穿到我们的训练中,打破传统的训练理念,就要做到:
1、提高训练效率和完成质量。缩短训练时间,在最短的训练时间内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这需要教练员的训练计划细致而合理,更需要运动员全力配合,认真执行和完全服从教练员的要求和调动。减少无效训练的拖延而造成的伤病情况,节省资源。
2、科学合理控制运动员的体重。艺术体操项目对运动员外型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但对于每个运动员的体重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规定,而是通过视觉来评估队伍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因此对运动员体重的要求相当重要。而常年控制体重,非常容易造成运动员体内营养失衡,在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极易导致伤病现象的出现。在队医和科研人员的帮助下,通过测量每名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教练员对每名运动员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体重指标,还需要加强运动员对营养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把合理的营养知识运用到与训练比赛相关的日常生活中,保证运动员获得合理的营养补充,又能够把体重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减少伤病事故发生的隐患。
3、恢复训练的合理运用,减少伤病对训练的影响。健康的运动员在经过训练后都会产生微小创伤,需要通过冷疗、热疗、冷敷、热敷、按摩、电疗、光疗和离子导入等方法、手段进行恢复。伤病运动员则应在队医的指导下进行专门治疗和康复训练。每堂课后的整理恢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主动恢复有时比治疗更有效。
(三)数字化科技在训练中的运用
1、利用高速摄像机对运动员个人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把运动员从头、肩、手、腰、髋、腿、脚运动状态,如运动的方向、高度、幅度、频率等分析及时反馈给运动员,在训练场上现场消化,促使运动员改进技术。
2、对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训练进行摄像分析,对动作的一致性、间距位置、排面、器械动作的出手高度、器械在空中的翻转面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解决动作整齐划一,协调一致的问题。
三、加强与科研人员的协作
充分利用我们队伍在北京体育大学训练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强与学校各科研老师的紧密联系,除现有的心理专家外,需加强运动损伤康复、体能教练等方面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整个队伍科学训练的含量,做到真正的把科学训练贯穿到每天的训练之中。
四、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对教练员综合能力的要求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对教练员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集中表现在创新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接收和吸取能力等方面。创新是每名优秀教练员不可缺少的素质,只有创新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在运动训练中不断提高。除此之外,教练员还应具备踏实的工作作风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自己专项认知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观与系统思维,对本项目的发展要有一个整体思考,具要有战略眼光。
作者简介:夏燕飞,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1990年起担任教练员工作至今,最好成绩为1998年、2002年亚运会冠军、2004年亚锦赛冠军和2004年奥运会第六名。现为国家队教学组长,国家级教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