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军事体能训练向全面性、高强度、高标准方向发展,官兵在训练中的受伤机率逐渐升高。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或降低训练伤病的发病率;如何采取恰当的现场急救方法解救伤员,防止伤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因急救方法失误而造成第二次受伤,是目前我军体能训练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解决好此难题,对于促进军事体能训练工作,增强部队战斗力,保障士兵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体能训练常见损伤的特点
一、常见损伤的种类
(一)扭伤
扭伤又称捩伤,是体能训练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运动创伤,轻者关节囊、韧带撕裂,重者可致断裂。常因士兵猛然转身时,动作幅度过大、技术动作僵硬,或因比赛时(如篮球、足球),对方队员的冲撞等因素,导致关节活动超出其生理范围而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如膝关节内侧韧带扭伤、急性腰扭伤、踝关节韧带扭伤等。据调查,部队体能训练中,士兵关节囊、韧带扭伤的发病率较高。
(二)拉伤
拉伤是战士在训练或比赛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合理、肌群协调性差等来自自身原因所致的主要运动性创伤之一。当在人体突然发力,由于肌肉强烈收缩或被动牵拉,加载于肌肉(肌群)上的牵拉应力或牵拉幅度,超过其能承受的范围时最易发生,可造成肌肉、肌腱突然撕(断)裂,或肌腱附着处的撕脱性创伤。如常见的股二头肌拉伤,跟腱断裂等。
(三)挫伤
挫伤是体能训练中,不慎跌倒或意外碰撞致伤的主要运动性创伤之一。如越野跑时不慎滑倒,膝、肘着地;通过400米障碍的“洞孔”时,肩部与洞周围碰撞或膝部与地面碰撞和摩擦,都会引起相应部位的挫伤。有时,连队体育比赛激烈,对抗性增强时,双方队员的频繁身体接触、冲撞,或来自对方队员的伤害性行为(如用膝、肘部顶撞),也会引起此病的发生。如股四头肌挫伤就是进攻队员持球交叉跨步突破时,其大腿前外侧部受到对方防守队员的膝部而最易发生的运动创伤。此类伤病可致肢体皮下脂肪、筋膜、或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四)陈旧性损伤
多因受伤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新伤未愈重复受伤、慢性劳损(创伤)等因素所致,临床上多表现为病程长,疗效差,常复发。如腰肌劳损等。此类损伤在体能训练程度较高的2年兵身上表现较为突出,并对战士的情绪和在其他训练中的正常发挥,均有较大的影响。
(五)骨折和脱位
骨折和脱位类创伤的发生常与部队体能训练过程中,因做某些空中动作(如卷身上、爬软网、攀岩等)不慎,脱手落地发生意外;或落地时自我保护动作不合理(如失去重心落地前臂后撑),或踩在不平的地面或石头上等因素所致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如常见的肩、肘关节脱位,股骨骨折、第五趾骨结节骨折和掌骨骨折等。发生骨折的骨组织多为肢体受应力作用较集中部位的异形骨和短骨。在部队体育篮球比赛中,也常因跳起抢篮板球或投篮等腾空动作后,被对方推挤失去重心或落地踩在他人脚上发生。
二、常见损伤的部位
(一)下肢部位
下肢损伤在部队体能训练创伤中高居第一位。主要是全身性、下肢性的训练项目多于上肢、躯干所致。由于当兵的年限不同,下肢损伤的部位也有一定的区别。如新兵损伤好发于胫骨,老兵损伤多在膝部。
1、大腿部。大腿损伤以腿后、内侧肌群或韧带(如股二头肌)的拉(撕裂)伤为主,常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引起。如在考核柔韧能力的“立位体前屈”项目时,准备活动做的不好,极容易拉伤大腿后群肌肉和韧带。在体能训练的跨越性项目(如通过400米障碍)练习时,也容易发病。
2、膝部。膝部最主要的损伤是关节损伤,它对人体的活动影响很大,这也是影响士兵(尤其是1年以上的兵)正常训练(或比赛)和技术发挥的最主要伤病部位之一。由于体能训练要求“更强、更快”,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都较大,加之完成练习动作时,经常有突然启动、急停、迅速转身等技术动作,从而使膝关节局部受到很大的瞬时冲击力、持续应力和剪切应力作用,其受伤的机率也就很高。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构成该关节的肌肉、韧带等附件最多,受伤时累及的部件也就较多,加之受伤机制极为复杂,故其伤病具有多发性(多个附件同时受伤)、复合性(扭伤、拉伤等多种损伤类型同时发生)、综合性(急、慢性损伤同时存在)以及难治愈性的特点。故对老兵的训练,要注意防膝部受伤。
3、小腿部。这是新兵发病率最高的部位之一,如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又称“新兵腿”),小腿肌肉拉伤等。因此,对于新兵的入伍体能训练伤病预防来讲,重点是降低“新兵腿”的发病率。
4、踝部。踝关节损伤是在通过障碍、器械练习、越野跑等练习中常发生的创伤。多因训练中在完成腾空动作后,一方面,由于踝关节因其解剖学特点而处于一种“J”字型的自然跖曲内翻位,如果落地时缓冲动作不正确,极易造成踝关节韧带的扭伤;另一方面,人体腾空落地不慎,或踩在不平的地面(如空降兵跳伞落地)或发生意外,均可发病,严重时还可伴有其他肌腱的断裂或骨折。踝关节损伤的类型多为韧带扭伤,受伤具体部位以关节的外侧韧带为主。
(二)躯干部位
躯干部位的损伤主要集中干腰部损伤。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加急性腰扭伤)、整理活动质量不高(如背沙袋跑后腰部肌肉放松不够)、或重复受伤(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等因素发病。士兵的腰部伤病多见于l-2年度兵。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具有负重大、活动多、应力集中等生物学特点,在弯腰提重物、扛重物跑、急转身、跨步跳等训练中,如果腰部动作姿势不正确,极易受伤。如最常见的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等。
腰部损伤的受伤机制多为间接暴力所引起,具有急、慢性损伤同时存在的综合性特点。在治疗上,又因受伤部位一般较深不易治疗,训练与治疗又必须兼顾,故常表现出难治愈性特点。另外,在体能训练水平较高的官兵群体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部疾患。
(三)上肢部位
上肢部位的肌肉韧带损伤,多发生于肩、腕、指关节,而意外脱位常见于肘、肩部。在部队体育(如篮球)比赛时,就容易引起因外力过度牵拉所致的肩袖损伤,或手指触球位置不正确而致的挫伤和关节囊的撕裂伤。在器械练习下法时,如果落地不慎后倒,手保护性的后撑,容易造成肘关节内侧部韧带受伤或肘关节脱位。
部队体能训练中,尤其是遂行高寒山地作战任务的部队,攀爬训练是其专业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用肩练习较多,肩部损伤容易发病。故应注意做好上肢部位损伤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