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北京隽体苏苏原创苏苏belle
有些人讨论,健身场所是否要像肯德基那样开启24营业模式?因为国外有。的确,健身是个外来产业,在中国的历史很短,照搬国外理念是很多人一贯的思维方式,但是,外来的和尚到了中国要面临本地化的问题。
一、健身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健身在中国从开始到发展今日不过有30年,真正的像模像样,也就20年,而发展趋于繁荣只是从2000年开始的,私人教练这个职业在中国只有16年。这些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起步更晚。以前,大家对健身的印象就是1998年春晚,范晓萱唱歌,跳操的马华,穿着一身连体的类似游泳衣似的健美服,那就是红极一时的健身时尚达人了,在电视里每天有5分钟的视频,大家跟着跳,这样方式对等的是美国的7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这20年里健身也成了雨后春笋,在一线,二线城市,出现很多,中体倍力,浩沙,英派斯等连锁经营的健身房,或是私人投资自主品牌的健身房,多数的经营方式是会籍制,卖健身卡,并配有私人教练课程。但是,从2008年至今,这10年来连锁健身房的经营业态越来越差,一直在走下坡路,有的已经濒临倒闭,或是像加州健身那样突然停业,也坑了客户购买的健身卡钱,各种不道德的事也屡屡发生,狗急了跳墙逃跑。原因很简单,以北京为例,从2008来,三环以内的房价几乎翻了5至6倍,多数的健身房的地理位置,要么在黄金商业区,要么在高档居民小区,因为只有这样的地域才会聚集有健身意识人群,同时又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那么,对于健身房的房租成本就水涨船高了,房租成了最大的包袱。仅靠卖几千元一张健身卡,和私人课程服务,这些流水收入不足以支撑整体运营,现金流逐渐缩水,经营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于是一系列的恶行循环就来了。缩小空间面积,教练团队迫于业绩压力,课程质量下降,相应的整体服务能力都变差,不好好上课,只顾着卖课,会员必然不满意,客户就这样流失了。健身产业还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个别经营状态好的健身房,原因是场地是开发商自己的楼盘,几乎不计房租成本。所以,本质上,不是要不要增加服务时间,24小时营业的问题,而是一盘特别僵局的围棋,没有好的对策,即使下三天三夜,同样走不出来。延长的只是营业时间,服务本质没有提升,就像吃一碗难吃的面,再赠送一碗也不想再吃了。
二、中国多数上班族还没有摆脱加班狗的生活状态。有钱,有闲的人才能练好,其余的都是靠运动来拯救健康,这是真实又残酷的状态。很多人有钱,但是日理万机,电话不断,会议,出差不停,他们都在耗损自己的健康换取财富的积累,这可能是老总级别的人物。员工级别的,如果他的老伴忙成狗,想想他会很有时间健身吗?所以,健身的健身卡办理的人多,坚持去的少,如果一年就去几次,第二年他就不会再续了,浪费只浪费一次。多数人还是在夹缝中,挤出时间健身的。对于连基本的睡眠都保证不了的人,却少的是休息,睡眠,娱乐休闲,去做个舒服的spa,或是大吃一顿来消解工作压力,运动是被排在最后的,至于要他们大半夜不睡觉还要运动,他们是非常抵触的。24小时只能为极少数热爱健身的人提供,经营者自然会计算,为仅有的几个发烧友,开着水电到天明。
三、健身人群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不足。很多年轻人被房贷套牢了年轻有活力的15年,成了房奴后,可支配的钱花在衣食住行上几乎没有结余,甚至还要啃老,他们有意识,但是没有钱。另一部分,所谓的有钱人,还把人生目标定在换大房子,换个好车,购买奢侈品来装点自己,在健身上舍不得花钱。有钱,有时间,退休的大爷大妈,都在以免费跳广场舞的扰民方式健身。非富即贵的少数人,有钱,有时间,有意识,他们对服务质量要求很高,健康意识非常强,当然,他们更明白,大半夜不回家睡觉,而跑去健身是非常不科学的。所以,24小时毫无意义。
四、24小时健身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健身的目的就是追求健康和好的形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作息健康,社交健康等。24小时模式,就违背了健康规律的作息方式,半夜不睡觉,去运动本身就是不健康的行为。只有夜店,酒吧,ktv等娱乐场所才是越夜越狂野的行业,想想,出入此场所的人,要么偶尔缓解压力,要么吃喝玩乐应酬,要么沉迷的,并不在健康范畴内。所以,这种24小时的做法,就像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那些猝死在健身房的人,多数是经常熬夜睡眠差,又希望通过运动来调整的,结果饮鸩止渴,适得其反。
五、24小时模式会带来经营的麻烦。第一,夜间无人看守和服务的场地,如果有人受伤了谁来急救,谁来负责?第二,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器械的合理使用,器械使用后归位,卫生条件,谁来保证?第三,如果以上都没有答案,就要考虑雇佣谁来值夜班,你要出几倍的工资给半夜加班的人?
六、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国外可以24小时?国外有,但是不证明是普遍现象,711超市全球24小时模式大家皆知,但是健身24小时是个别现象,存在并不代表可复制。那么,另一面,存在就有合理性。这个合理性恰恰是以上分析我们中国的现状不足,他们处于ok的状态。健身房房租压力小,健身人群比较闲,生活节奏慢,上班没有那么忙,健身成本低,夜间无人值班,会员素质高,严格遵守会员规则。
最后,我们的北京隽体健身工作室的经营已经进入第9年,人说十年磨一剑,还差一年,我们的目标是百年老店,可能永远不会开启24小时模式。对于我们如何从健身“红海”转到“蓝海”的,以后会与大家分享,记住第一条,既然健身在中国还刚起步,如此朝阳产业前途很美,但是经营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