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ohn,我是个Gymaholic(健身上瘾者)。”
成为健身房的常客也很多年了,中间起起落落,家庭工作各种大事小事,连生活的城市都换了几个。但是同学朋友见到我总会聊的话题就是,你现在还健身吗?
答案永远是肯定的,哪怕在每天加班加到不知午餐能不能吃得上以及不知晚上几点可以离开写字楼的日子里,我都在坚持举铁。
被人问得多了,我自己都开始反思,为何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做同一件事。
一.
我记得多年前章子怡有部电影有句台词很经典,“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的健身初体验其实并不是特别高大上。第一次进健身房是很多年前,在一个南方城市的一家非常老气的酒店里。酒店建于60年代,健身房不大,二十多平,器械也不齐全,最重的哑铃不过20斤,跑步机都沒有,某些器械的螺丝都已经生锈。我记得有一部机器是用来做pec squeeze,当时啥也不懂,对着墙上的健身说明看了几分钟,就上机开始试做。虽然动作都不大准确,但依稀记得自我感觉十分之良好。
后来才知道那叫蝴蝶机,用来加深胸中缝,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虽然初体验的设备很简陋,但是健身这件事让我发现人对自己的体型有完全的掌控权,你就是自己身体的雕塑师。这种良好的感觉让我迷恋了这么多年,以致现在哪天肌肉没有训练后的酸痛感就觉得虚度了人生:你怎么可以没有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
二.
同一件事做久了也有好处,就好像保安室的大爷似的,你每天在门口坐满12个钟,什么人都可以见到。
对许多人来说健身是一项运动,好比当年的保龄球,现在时兴就拿起来玩玩,做人嘛,总得跟得上时代。
还有些觉得健身就是潮流,鉴于现在的潮人和明星都逐渐开始po图,标榜自己健身并且得闲就在微博上晒肚皮。
对我而言,始终觉得健身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lifelong commitment,开始了就不会有结束的那天。这就跟每天要洗澡一样,一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根本无法取代。
这几种不同的态度自然会引致不同的结果:运动是偶尔为之,潮流也会逐渐过气,而生活方式却会一直继续。
了解健身的人都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不愠不火的努力,都只会让你在原地打转,无法取得想要的目标,只会浪费时间。
我想这也是我热爱健身的原因之一:它是你对待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就像巨石强生说的一样:你一旦开始,就只有两个选择,或者全力以赴,或者放弃。
我选择全力以赴。
三.
做gym其实很闷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特别好奇那些大兄弟做gym的时候脑子里是在想什么,能每天把这么闷的一个多小时扛下来,还常年坚持。直到后来我长年举铁之后,别人也很难理解我的这种执着:你是不是真的很想变瘦啊?
真的一句话解释不清。不过好像大家都认为健身就是以瘦为目的,健身就是为了瘦,甚至"炫腹"都能成为一个热搜词,男男女女瘦了就咸鱼大翻身了。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靠健身瘦下去,我曾经最瘦的时候靠的都不是训练,而是不吃饭成功瘦到男裤从穿34码变成28码。
所以发明“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这句话的人肯定不做gym,这句话就像在说“希望我的股票涨,但是千万别涨太多,回本就够了”。
请问你的志气何在?穿了衣服还显瘦,那怎么对得起我那一年四季在健身房挥洒的汗水和扛过的铁饼?
其实支撑健身人士度过无数沉闷且乏味的高强度训练的不是变瘦、马甲线或任何具体目标,而是野心,是永远不满足现状的野心。这个野心远远不是以三五年为界,而是尽毕生精力去努力和追求自己心中完美的身型。
我接触过不少资深的健身人士,体型在我来看已堪称完美,但是做起训练时那种专注和对肌肉酸痛的忍耐度只能用“令人敬佩”四个字来形容,让你暗自惊叹他心中究竟有多远大的一个目标。
反思了半天,我的目标其实很简单: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到即使在冬天的夹克和帽衫下你们都能看到我膨胀的手臂和厚实的胸肌;与众不同到不需要自我介绍,一个简单的握手,就可以让你感受到自信,热情和那种永不满足的冲劲。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也是一个健身上瘾者,对于长期健身这件事有着难以释怀的执着,对于改进自己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野心,恭喜你,找到组织了。
我将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些多年的健身经验和心得,同时也给在路上的各位打打鸡血。毕竟,健身最难的不是动作和技巧,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
一管浓郁的鸡血已备好-壮教练懂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