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佛系是很流行的一个词,佛系健身者也开始雨后春笋了。大家每天能去健身房就去,去不了也无所谓。
到了健身房呢,花了一小时举铁,花了半小时洗澡回家,前前后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轻轻松松,举铁就像看场电影。你问他们最后有啥效果?
“不问输赢,顺其自然。”
冷汗可以用盆接。
拜托。。。年轻人,来都来了,做完一小时负重全身不痛不痒,你这生命是有多不值钱?
到底什么样的负重训练才不是在浪费时间?
以增肌为目的的负重训练,延时性肌肉酸痛(简称DOMS)是训练是否到位的最直观的判断标准。
负重训练会刺激肌肉,之后肌肉会进行自我修复,而这个过程会体会到一定程度的酸痛感。如果你训练方法正确,通常会在训练后的第二天一早睡醒的时候,开始体会到肌肉酸痛感,而在大概训练后50多个小时的时候,酸痛感开始消失。
简单来讲,昨天举了铁,今天一早起来肌肉不酸不痛,那你昨天一小时就白练了,还不待在家看个剧撸个猫思考人生。
肌肉的酸痛感就像是健身人士的勋章一样,是很美妙的事,只嫌少,不嫌多。如果你多次出入健身房举铁都没有体会到很明显的酸痛感,壮教练有四个贴士:
1. 减慢动作速度
其实健身的动作要说简单也很简单,比如深蹲和二头肌弯举。本身运动轨迹很简单,但是我真是见过各种不同的做法,把本来简单的动作做成了电影快放,貌似赶着做完几组要去约会看电影。
这样的同志我就建议你们耐点性子,不要那么着急。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重量,如果速度慢,靠的是肌肉在全程控制;如果速度嗖嗖的,则会对关节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这些重量没有加载在肌肉上,而加在了关节上。
放慢你的动作,学会用目标肌肉控制重量。
2. 心肉合一
(啊哈哈,难道你是在练剑法吗,心剑合一?!)
心肉合一(Mind-Muscle Connection)是训练高手的必备素质,意味着训练时你必须想到和感受到你希望训练的目标肌群,有三个原因:
3. 照个镜子
插个题外话:大家知道为啥健身房那么多镜子嘛?
(难道不是用来臭美拍照发朋友圈的吗哈哈哈!)
嗯,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用镜子来纠正自己的动作。
很多时候酸痛感不明显,是因为动作不准确。比如练三角肌的哑铃飞鸟,动作也很基础。但是当平举到高点时,上臂平了没?三角肌是否有收缩?肘部是否高于肩部?两边手臂动作是否对称?这些都要对着镜子才能看到。
4. 增加重量
最后一点,“吃苦耐劳”用在健身上真是一点都不为过。如果哪天你发现10公斤的哑铃你可以弯举15次了,麻烦你加到12公斤,或者14公斤。太轻的重量非但刺激不到肌肉,简直就是对不起宝贵的时间。
有进健身房的决心,就要有制造肌肉酸痛感的能力。否则,每天泡在健身房里全身不痛不痒身型没有任何改变,有这时间,干点其他啥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