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已经明白,如果每天摄入的热量都有冗余,时间长了很容易长胖,体重增加,当然体重增加其实并不可怕,因为也有可能是肌肉量增多了,怕的是堆了一堆脂肪在腹部,形成肥胖。
一个人过于肥胖的时候,就是一种营养代谢失衡的疾病,这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诱发的重要原因。
肥胖和胰岛素是相促相成的,肥胖会促使胰岛素高水平分泌,使体内储存更多的脂肪。
那么胰岛素如何“操控”脂肪呢?
当我们进食高GI食物时,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会快速上升,这时候血糖会被送到肌肉细胞中的线粒体给代谢。线粒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器,他是身体的“发电站”,人体大部分能量依赖线粒体提供。同时部分血糖也会被送到肝脏中,变成糖原储存。这样在我们血糖低的时候可以维持血糖正常浓度,保持稳定。所以一般情况下肝脏里的糖原足够我们一天的血糖使用。而这两项消耗的血糖并不是很多,剩下的血糖会被胰岛素运输到脂肪细胞,从而让脂肪细胞越来越大,从体型来看,我们也就越来越胖了。
而肥胖还有一个风险,那就是会促使胰岛素抵抗,这就会导致体内肌肉的胰岛素受体不能接收到胰岛素发出信号,这就导致身体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促使血糖升高,从而体内存储更多的脂肪量。
所以减肥更深层次说,要懂的纠正胰岛素水平,调节新陈代谢,提升胰岛素的敏感度,让他发挥更大生理效益。
所以说,健康的饮食,保持热量均衡才能维持正常体重。如何知道是否肥胖了呢,这里有个公式: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肥胖度=[(实际测量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当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就认为超重,如果超过20%就是肥胖了。
更重要的,比起等到胖了才想减肥,不如一开始就做好预防,控制自己的体重。
这就需要了解每天需要摄入多少总能量(kcal),可以按这个公式来:
总能量=理想体重×(20~25)(kcal/kg)。具体的热量安排可以是,早餐占总热量30%、午餐40、晚餐30%。对于减肥的人来说,如果过程实在是饿,可以将5%的热量分配的两次正餐之间。
所以说,无论保持健康的体重还是减肥,都是一门学问,不要盲目的买药吃,也不要盲目的做锻炼,保持学习的态度,有规划的锻炼,均衡的饮食,这样才能拥有健康身体,完美的身材,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