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也是非常热爱健身的,身体一次最多只能吸收20或30公克蛋白质的说法,吃多了就浪费,也是常常能听到。
这也是为什么早期健美选手常常一日多餐的原因,因为他们需要大量蛋白质,所以会平均分配到每一餐中。
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有哪些科学依据呢,让我们来一起查阅文献,分析这种说法的由来。
在2009年,加拿大学者Moore,邀请了6位实验者,分别在重力训练后,随时摄入0、10、20、40克不等的蛋白质。
接着Moore提取他们的血液分析,发现运动后补充蛋白确实可以提升蛋白质合成,但是20克组要比40克组效果更好。
如果多摄入的蛋白质没拿去合成肌肉,要跑哪里去了呢
Moore的实验发现20克组和40克组的氧化速率明显提高了。于是,就认为多余的蛋白质被拿去燃烧作为热量使用了。
所以Moore就建议,每日吃5-6餐,每次摄入20克蛋白质合成肌肉效率最佳,多余的就会被氧化作为能量使用。
而同年美国卫生研究院也发表文章,说明一次性吃下340克(含90克蛋白质)的牛肉或113(含30克蛋白质)克牛肉都能促进肌肉合成,但是效果却没什么差别。
这也就是一次吃20-30克蛋白质的理论基础。
按照这里理论,我们可以展开一段想象。
我们可以想象下自己成了原始人,置身于森林中,每天都在为食物而奔波,好不容易发现一只兔子,我拿去标枪,射住了兔子,于是终于可以美美吃上一顿肉。因为每天也只能吃上一顿肉,半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全身无力,肌肉不断萎缩,最后连标枪也拿不到,于是饿死了。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是不是就没人类。
所以大自然才不会那么笨,为人类设计一套这样的生存机制。
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少量多次”还是“多量少餐”的作用。
法国学者arnal要求了15为女性,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在中午集中摄入蛋白质,早晚餐蛋白质少量摄取;对照组将蛋白质平均分配到三餐中。
按照20克理论基础的话,对照组对蛋白质的吸收一定要高于实验组。
但是,最后结果却是实验组不但没丢失肌肉,蛋白质吸收率也是对照组的两倍。
也许你会想上述实验只是针对非运动的女性,对健身人群没参考价值。放心,早就有人想到这个问题。
挪威学者要求了48位有一年力量训练的男女分成两组,一组一日三餐,一组是一组六餐,保证两组热量相同,蛋白质摄入量也相同。
这个实验历时12周,他们要求每周进行4次力量训练,大肌肉群每周训练2次。
以参与者80公斤来说,一天大概摄入120克蛋白质,按照20克理论,一日六餐的那组应该比一日三餐组增长更多肌肉。
结果发现,这个实验推翻了“20克理论”的说法,因为一日三餐组在力量和肌肉成长方面都比一日六餐组快。
听到“20克理论”,相信最大担忧的应该是采用间歇性断食减肥者,因为他们往往一天能吃很少,蛋白质就能在段时间吸收完全,这可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在2007年的时候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做了一个实验,邀请15位男女分成两组,一组是一日正常三餐。一组是一日一餐,但是这一餐吃的很多。其他两组的营养素摄入量是差不多的。
没想到,8周后,一日一餐组不但体脂下降了,肌肉也是不减反而提高。
所以,“20克理论”是不对的,一日中的蛋白质摄入总量才是重点。
很多健美、高肌肉量或者蛋白质需要量大的人,因为一餐很难把蛋白质补充够,所以分散在多餐中也很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