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之声、环球时报
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战狼Ⅱ》刷屏?
△电影海报
电影的背景是非洲某国发生反政府叛乱,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往撤侨,多多少少可以看出一些2011年中国动用民航包机、军用舰机、货轮、外籍轮船等交通工具,实施全方位海陆空联动撤侨行动的影子。
非洲战乱危及海外华人,欧洲雇佣兵辣手屠戮中国、非洲平民,前解放军特种兵挺身而出,中国海军火力奔袭掩护……有评论说,当那些发生在新闻中的情节被呈现在大荧幕时,是那么的震撼和不可思议。
△电影海报
影片最后,当吴京把国旗挂在手臂上开路时,两旁正在交火的黑人兄弟纷纷大喊“是中国人,不要开枪!”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反映?也许是源于中非之间患难见真情的深厚友谊,以及中国对非洲的援助。
01埃博拉和中非友谊
在影片中,拉曼拉病毒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一种烈性病毒,一旦被感染,就会伤口生疮,很快死去。拉曼拉病毒的原型正是曾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
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许多国家开始“撤退逃离”,中国医疗队却“逆向行驶”,第一时间赶赴几内亚、利比亚、塞拉利昂等重灾区。
中国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4轮价值约7.5亿人民币的紧急援助,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为塞拉利昂援建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为利比里亚援建治疗中心,为疫情国和周边国家培训医护及公共卫生人员1.2万人次。
患难见真情,这是中非关系深厚的原因之一。
02对非援助一直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
当然,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仅是医疗救援。每年7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都会发布一份《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近年来的“白皮书”显示,中国对外援助的“大头”是对非援助。
中国对非援助开始于1956年,援助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和农业项目,这对非洲的脱贫致富非常重要。
从东非高原到西非海滨,从撒哈拉沙漠到内陆国家再到南部的非洲岛国,中国援建的铁路、港口、会议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等等,都成为非洲国家的靓丽风景。
△位于埃塞俄比亚的非盟总部会议中心
肯尼亚当地时间5月31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首班列车发车,标志着蒙内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也见证着东非铁路网和地区一体化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农业方面,中国先后在30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40多个农业合作项目,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水稻、玉米、蔬菜、茶叶、甘蔗等作物的生产,很多项目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中非合作对非洲发展的贡献度如今已高达20%。
01国际上互相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自私的人是没有真正的朋友的,帮不帮别人和自己有没有钱其实没有必然联系。这在国际关系中同样适用。
中国的对非援助是在尊重受援国主权的前提下,互相援助,不附带附加条件,目的是帮助受援国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些原则使刚刚挣脱殖民枷锁、百废待兴的非洲各国得以在不牺牲主权、尊严和国家利益前提下,获得急需的经济、军事支持。
正是中国这种无私的帮助,使中非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许多国内外学者指出,中国在自己都很困难的时候对非洲进行长期、大量的无偿援助,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地位和威望,获得了影响力。
△ 图为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来源/视觉中国)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如果没有非洲“穷兄弟”的支持,中国要想重回联合国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用毛主席的那句名言就是:“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02经济上共同进步
新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是“经济结构互补”,而不仅单纯的“赠与”。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基础产业和制造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矿产和自然资源,制造业产品、产能和大量资金又需要稳定、开放的市场需求。
从非洲的角度来说,非洲各国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出口,本身则资源丰富,而制造业的匮乏需要输入门类齐全、价格可以负担的工业品,落后的基础设施则需要借助外力兴建,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后劲。
因此中国所有正是非洲需要的,反之同样如此。
正是这种相互需要的“互补关系”,让中非双方在改革开放至今的20多年里共同获益。
非洲不是一个两个简单的小国,中非关系也并非单纯的利益交换。多年援建、投资,不论中国企业还是非洲国家都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