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人,
突然停止,
用手按压腹部,
这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运动中的腹痛。
它往往出现在运动时,
且疼痛的地方多在右上腹,
有时会出现在右下腹,
或者下腹部,
腹部感觉有时是钝痛有时是胀痛,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第一点,
内脏器官的机能活动的不相适应。
当人体由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
由于人体各器官系统本身的“生理机能惰性”不同。
因此调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的快慢就与克服生理惰性所需时间有关。
呼吸、
循环系统比生理惰性大。
它们的机能一-般在2~3分钟才能达到最高水平,
而有的系统20一30秒就可达到最高水平。
所以在运动时,
神经系统、
运动系统会立即克服生理惰性,
使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但呼吸、
循环等内脏器官需要定的时间才能克服生理惰性。
因此,
当开始时强度、
速度过大过快时,
心血管系统机能还未充分动员,
心肌的收缩力较差,
心脏的搏动快而无力。
从而影响心脏内血液的排空和静脉血的回流入心脏,
使肝脾的血液回流受阻,
造成肝脾充血、
肿胀,
牵张包膜上的神经而引起左右上腹疼痛。
第二点,
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均受大脑神经支配。
在能量供应问题上,
它遵循“按需供给”的原则。
安静时,
运动系统的活动相对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弱,
大量的血液供给内脏器官以保证能量供应。
而运动时则相反,
血液的重新分配,
使内脏器官特别是胃肠道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
易导致胃肠道痉挛或蠕动功能紊乱,
使胃壁、
肠壁和肠系膜上的神经受牵扯产生疼痛。
这种情况多见于饥饿时做剧烈运动。
第三点,
运动时呼吸节律紊乱。
有节律地深呼吸是运动中氧供应的重要保证。
有些人在进行运动时。
由于不懂怎样进行呼吸,
随着心率的加快,
很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而表浅,
呼吸节律与动作不协调,
以致呼吸肌活动紊乱,
呼吸肌收缩不协调、
过于频繁等,
使呼吸肌发生痉挛。
第四点,
内脏过度牵拉。
内脏特别是胃肠都由系膜、
韧带固定于腹后壁,
在胃肠系膜上都有神经和血管。
若饱食后立即参加健身操运动,
由于胃肠充盈使胃肠系膜和韧带受到牵拉,
加少机体的运动使脏器在腹内的活动增大。
更加重了系膜和韧世的牵拉,
导致神经受到牵拉而引起内脏神经功能紊乱,
产生腹痛、
恶心。
那么当出现这些问题时该如何去解决呢?
首先,
应立即减慢运动速度和降低运动量。
然后,
立即做深呼吸,
缓慢走动,
上肢双臂由侧向上伸,
同时做深吸气,
随着呼吸的加深,
可增加氧的吸入量,
调节心肺功能,
缓解腹痛。
还可用手按压疼痛部位,
起到顺血脉、
减轻疼痛刺激的作用。
一般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
若上述方法无效,
应立即停止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