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的健身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5年不到的时间里,全国城市中健身房(此文中健身场馆,无论面积大小,无论自称是“会所”还是“健身工作室”,统称健身房)的数量达到几何级数量的增长。
看似欣欣向荣,但诸多健身房的经营者却感叹赚钱不易,花钱如流水。
那么,就让我来深入浅出、粗枝大叶地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压的中国健身房喘不过气来?
一、房租成本
先让我们以上海适合健身房经营的商业用物业为例,大致列出三类地段与条件(层高、周边环境、物业环境等)的常规租金。
内环较好条件
每平米每天7.5元(已计入物业费,不含水电费)。建筑面积300平,月租6.7万元,年租81万。
内环一般条件或中环较佳条件
每平米每天5.5元。建筑面积300平,月租5万元,年租60万。
中环一般条件或外环较佳条件
每平米每天3.5元。建筑面积300平,月租3.1万元,年租37万。
拿上文中60万房租的健身场馆(属于以私教课程为主的健身工作室)来举例,如果年卖课营业额为200万。
即私教课约为5700节(单价350元)
其中
教练的人工成本约为100万(每节算作175元,社保等支出已计入)
营销推广至少10万
管理成本10万(前台、保洁、店长等职位或岗位报酬)
设备与装修折旧更新10万
其他费用5万
基本等于不赚钱,想赚钱,只能想办法多卖课。但是,容易卖吗?
北京和上海房租几乎一样。
深圳、广州、南京、杭州这类城市的成本相当于超一线的80%
武汉、成都这类城市的成本相当于超一线的50%
合肥、郑州这类城市的成本相当于超一线的35%
总之,不管是超一线城市还是普通城市,租金压力都很大。
有没有租金不高的地方?当然有!
经济欠佳的县城的非繁华地段,房租可能都没水电贵。但是,健身卡和课,能卖的出去吗?
二、装修和器械成本
健身房的硬件可分为装修与器械。
前者包括灯具、涂料、隔断、卫浴、休闲设施、办公设施、软装等。
后者则是小到瑜伽垫,大到综合训练架、跑步机之类的健身用设备。
装修上,初始装修的费用大约在每平米300-1000元不等,视定位、初始物业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而定。每隔5年左右翻新一次,费用大约为初始装修费用的30%-50%。
2014年开始的健身业浪潮,得益最大的要数健身设备制造商与经销代理商。
本人亲眼见到若干倒腾器械的个体商户在几年内不断做大,收益颇丰。
山东德州、江苏南通这类健身设备产业链所在地,这几年做的红红火火,买地、盖楼、拓宽分销市场,不亦乐乎。
国内最大的两家高端进口器械代理不断扩大渠道,招兵买马,开半培训学员,各类增值服务“伺候”客户。
记得2014年上海第一届IWF健身设备展,区区5000平米,到2018年,展会面积扩大8倍,厂家与买家齐聚,热闹情境下实则烈火烹油。
记得2014年我筹备自己的轻重健身,在采购想要的器械上颇为吃力。时至今日,开一个工作室或健身房,配置、装修设计,器械商全都能替你一次搞定。
但是,店更容易开了吗?你能搞定,别人是不是也能呢?
于是乎,许多健身房陷入了另一个陷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买新的、高档的、独特的健身设备——EMS设备、震动平台、全息运动地板、意大利进口的跑步机等等。
钱是大把大把的出去
但客户明白你的苦心吗?
街对面的友商也买了怎么办呢?
三、宣传成本
15-16年,上海的健身工作室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其中大部分是没有什么独特的获课渠道与方法的,他们不约而同的将获客押宝在大众点评推广上。
结局是大众点评的推广在3年内上涨几倍,健身工作室从点评渠道越来越难获得新客户。
某个创立于2015年的健身工作室品牌,初创时即与大众点评合作,的确获得不少客户。
2016-17年,其市区的一个店每年于点评网的推广费大约在40万左右。但近一年来,点评网的推广效果日趋底下,该店又苦于缺乏其他渠道,进退两难。
除了大众点评、美团、今日头条等渠道,还有一大渠道就是街头派单了。
但这一办法在几十年的使用已显疲态,现在还能在健身行业存在。
一是习惯
二是大量初级会籍或教练为保饭碗不得不干
三是也的确没什么低成本的办法了
至于社群营销、异业联合、举办活动、自造网络KOL引流、事件营销、发现低成本推广渠道,这些都是办法,也常在各种健身大会上提及,但却并非人人能做、人人有精力与资源去做,大多是可望不可即,镜花水月而已。
四、人力成本
这一项相对其他三项往往会被忽视,实则是一项颇大的成本。
健身行业从业者的流动性大,转行率高,这就导致企业需要一直招新,付出时间精力等隐性成本为新人培训或帮助他们成长,而新人成为熟手后,又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那么,我不招新人,直接找熟手行不行?
一来,你招不到。
二来,熟手也需要适应期。
三来,行业内老油条不简单,说不定来一招釜底抽薪,带着店里的客户资源另立门户。
招教练难,招好教练难,留住教练更难。
正是这四座大山,死死压在健身房的头上。
有没有破局的办法,能不能在夹缝与混乱中求生存求发展?
这是我与FitEmpire健身领域特“约搞”的第一篇,中国健身产业分析文章系列之一。
健身房到底怎么样能赚钱,怎样节约成本,如何选择教练,如何留住牛人···
更多解析,更多解决方案,请期待FitEmpire健身领域-轻重健身特约 健身房管理系列。
教练职业生涯系列也在筹备中。
如果你也有话说,我们欢迎健身行业更多的意见领袖。
可以联系我们(添加工作人员微信zhixiangyouayou)共同发声,一起走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