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我们知道“卡路里”,应该都是因为减肥,消耗掉的能量比吃进去的多就能瘦,但怎么衡量吃了多少,又消耗了多少呢,所以需要一套标准来帮助计算。
“管住嘴迈开腿”的少吃多动,并配合相应的卡路里计算,把肚子上的救生圈“饿扁”指日可待。
但看一看身边,除了明星,你认识哪些靠严格控制卡路里摄入瘦下来还没有反弹的人?因为相信跑步能减肥,结果不仅没瘦还跑坏膝盖的倒不少。
你一定会问,不计算卡路里,还减什么肥啊?
1卡路里 ≠ 1卡路里
并没有要无视物理定律的意思,只是想告诉你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人类不是弹式热量计,我们并不会吸收吃下去的每一份卡路里。”
科学家发现我们的身体有时候摄取的能量小于食品标签上标注的能量,以核桃为例,差异可能高达21%,这可能与坚果特殊的结构有关,这当然不会是可以敞开肚子吃坚果的借口,看下去。
事实上卡路里摄入计算的方式也不太科学,每个人吸收卡路里的能力千差万别,最精密的仪器测算出来的数据也只能是个参考,况且这个参考的变量实在大的可怕。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一样,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身高、体脂、肝脏大小、皮质醇含量和其它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基本功能。对于相同性别、年龄和体重的人而言,他们一天之中摄入的卡路里多少差异可能高达600千卡。
我们体内数不清的微生物也会对热量的真实摄入产生影响,甚至有研究表明我们肠道内的细菌数量左右着我们能量吸收的总和。更别提基础代谢这个个体差异巨大的万年坑。不知道这够不够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吃死不胖,有的人喝水都长膘。
另外,食物在不同的烹饪条件下包含的热量会千差万别,同样一个鸡腿,水煮、烧烤、油炸、红烧以后饱有的热量值可以相差一倍以上,还没算上烹饪过程中放多少油盐酱醋糖,和裹上多少淀粉。喜欢吃生牛排的人可能会比吃熟牛排的人少摄入几百千卡的热量,因为经过高温高压加工过的食物释放出的卡路里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放弃茹毛饮血开始吃熟食的原因。
开始计算卡路里后过上的地狱般生活
谨遵营养专家医嘱的人,可能是全世界最没有幸福感的人了。
“我再没吃上过薯片!(这是小编听过最伤心的故事)”
“从此再美去过电影院,因为听不了别人吃爆米花的声音…”
“都快忘记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了。”
“今天喝了一罐可乐,内疚了一天。”
“昨晚做了个噩梦,一盘沙拉追着我,扬言要把我生吞。”
每天都在啃着苹果和香蕉,没错水果是甜的,可还是会腻啊;关东煮只敢点魔芋丝、萝卜、豆腐,连辣汤都不敢多淋……基本上告别了所有的人间烟火,每天都馋得恨不得抢下别人手里的美食夺路狂奔。
通过严格限制卡路里摄入,会在一段时间内干预自己的生活方式,“吃饱了就睡”的习惯会被饥饿感带来的无法安然入眠代替,不怎么运动的人会为了多消耗卡路里,开始一些自己可能完全适应不了的训练,每天脑中回想一个声音“我一定是疯了才花钱请私教来折磨自己!”。
于是,半途而废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解脱。
为口腹之欲“精打细算” 后果很严重
几乎所有的智能穿戴设备都在前赴后继地告诉你,运动多久相当于少喝了几杯可乐,甚至骑个分享单车都会在锁车是迫不及待地显示你已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所以类似“只要安排好运动量,边吃麦当当边减肥”这种理论,都是基于这种心理延伸出来的。
因为过于相信卡路里计算出的数字,有些人开始为自己的口腹之欲“精打细算”。
“今天跑了半小时步,应该可以吃一个炸鸡腿了吧。”
“跳了一个小时操,吃顿火锅犒劳一下自己,少点几盘肉就行。”
“被教练虐得怀疑人生了,能够重拾生活勇气的只有烧烤啊。”
不管是“吃下去多少热量,再通过锻炼消耗掉相等的热量”,还是反过来,这道数学题都是不可解的,天秤两边的砝码并不可能保证完全一样,不可控的变量如上文述。
你猜不透吃下去的一个600千卡的汉堡,最终会被人体吸收多少热量,也估不出这些卡路里会被身体怎么分配,更何况,并不是每一个汉堡都刚刚好是600千卡。
为什么做对了所有事还是没瘦下来?
卡路里对我的影响,可能是我终于知道一块300千卡的起司蛋糕只有一丢丢,吃完肯定不过瘾,肚子里还有空间被其它美食填满,但如果吃下同样热量的鸡肉沙拉,就会饱很多。虽然下次我还是会选起司蛋糕。
当然,综上所述不意味着卡路里是没有意义的,虽然不准确。但它的积极意义在于,通过一个单位和简单的运算告诉我们,站着比坐着消耗的能量更多、饼干比蔬菜的热量高得多、喝果汁比喝碳酸饮料更健康。
其实严格的卡路里计算对于健美爱好者是必须,但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一切噩梦的开始。吃东西这件事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世界上没什么是一顿火锅/烧烤/小龙虾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两顿!
美食当前就专心享用,不要为一堆冰冷的数字扫了兴致,运动时就专注在每一个动作,只想着如何坚定跨出下一步和标准地举起这一次哑铃。毕竟,饿着肚子哪有力气撸铁?
其实真正让你的健康计划失效的,不是卡路里不靠谱,或者美食太诱人,床没有捆住那些想起来运动的人,没理由唯独紧抓你不放。你没瘦下来,不是脂肪偏爱你的身体,而是你以为这一切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达成的目标,可事实上如果你不打算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易胖体质”的挡箭牌可以被你用上一辈子。
所以,你愿意继续每天为体重秤上减少的那几百克心花怒放(体重轻≠体脂低,真的这么不愿意承认么?),还是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
本文为Fit健身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先联系Fit健身微信或微博后台。
关于Fit健身:
必备的健身App:Fit-私人健身教练
金牌健身导师打造最科学有效的健身课程和计划,让你身材更有型!
微信公众号:FitApp
官方微博:Fit健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