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1. 增肌有以下三个必要条件:
足够大的机械张力
机械张力最大的点出现在你用1RM负重做标准动作至最困难时,记住这个感觉。
足够大的代谢压力
要获得更大的代谢压力(“泵感”),你需要在动作刚要改变运动方向时用锁住动作,保持肌肉紧张。
肌肉微损伤
训练中肌肉轻微受损,肌肉损伤后肌肉会超量恢复,这意味着你要掌握好训练的度,既不能没有受损,也不能受损过度,没有受损不会长肌肉,受损过度恢复时间太久,增肌效率低。
2. 上述三个增肌条件是各种不同训练方式的基础。
3. 在一次训练或一个循环中需要包含这三种增肌机制。
如果问健身房里看起来肌肉最大的人如何增肌,他们的回答很容易让人糊涂:
“用大重量训练就好了!”练力量举的会这么跟你说。
“找泵感!”练健美的会这么跟你说。
“用不同的方法,做不同的运动!”玩 crossfit 的会这么跟你说。
以上三个建议都是有用的,不过想得到更大的增长,你需要把这三点结合起来。事实上,2010年 Brad Schoenfeld 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就提到了对于增肌者至关重要的箴言:机械张力、代谢压力和肌肉微损伤。
机械张力:大重量训练
想获得最大的肌肉力量,就要尽量用大的重量做全程动作。你也许会想,简单粗暴的大重量训练就会增长肌肉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的。但2013年一项实验表明,90% 1RM的重量在卧推到最高点时,就足以让肌肉收缩到最强烈。
这个发现表明,在大多数力量训练动作中,“最有效刺激点”所需的重量是低于极限重量的,此时肌肉的机械张力是最大的,额外增加的重量不会让目标肌群再紧绷,只会转移到其非目标肌群上。
所以,在力量训练中用90%最大重量训练最好,这样可以用相同或更高的张力做更多的次数,获得更好的效果。
要找到最有效刺激点
刺激点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个动作也会有不同刺激点。对于一个高阶的力量举运动员,在人体测量学和严格的动作标准的帮助下,刺激点会出现在3-8RM范围内。
对于没什么经验的人进行大量训练时,或者有不错的经验但由于个人身体条件问题无法做到标准动作时,刺激点可能会跳到5-12RM范围内。
有些动作,像是划船和臀推——无视掉练习者的肢体长度或技术实力——更适合略高次数的练习。实验数据显示,一些人在臀部训练时,越接近极限重量效果越好,但有的人臀部的有效刺激点甚至低至50%1RM。
对于这些人来说,增加负重只会给协同肌群造成负荷,而非目标肌群。你知道在做某个动作时你独一无二的刺激点怎么找么?怎么才能知道那个特定的范围?用你的直觉?还是训练中积累的经验?我很乐意给你一些建议,当你无法完成标准动作,意味着你无法控制这个重量的时候,减重吧,继续做也只是浪费时间。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机械张力,有目的的停顿是个好方法,比如卧推到最底部时(不是把杠铃或哑铃贴在胸上,要保持肌肉紧绷),在硬拉挺直身体后,臀推躯干平行于地面时。
偏重机械张力的动作模式
节奏中四个数字的意思分别是:离心收缩,底部停顿,向心收缩,顶峰收缩。
代谢压力:肌肉的泵感和灼烧感
关键是要在一个练习的节奏下(次与次之间无休息)保持肌肉的恒定张力。稳定的肌肉收缩会延缓血液从动脉流入静脉,这样才会获得高水平的代谢压力和细胞肿胀。
根据运动强度曲线,在某些动作中采取短暂的停顿或完全放松之前就向心收缩,才能保持肌肉的张力,从而获得泵感。
1. 例如在进行越来越困难或是保持肌肉持续发力的运动中,像是臀推和仰卧提铃这种动作,在保证触底之前就向心收缩,动作在底部不能泻力,要保持紧张。这样才能保持肌肉的恒定张力。
2. 而在向心收缩阶段比较容易的动作,想要更高水平的代谢压力,应该有目的在动作底部进行短暂的停顿。像是深蹲或直腿硬拉,动作底部短暂停顿能更好保持的肌肉张力。或者换成弹力带、铁链形式的负重,也可以在向心阶段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偏重高代谢压力的动作模式
肌肉微损伤:专注离心收缩阶段
肌肉微损伤大致等同于第二天的酸痛,引起损伤的问题在于进行缓慢的离心运动,扩大肌肉活动范围,高强度地拉伸肌肉,经常变换不同的训练计划也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
当然,过度的肌肉损伤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训练量必须根据你的训练强度和频率来计划。如果你一个部位每周只训练一次,那么不妨加大你的训练强度,毕竟你有一整周的时间恢复。
相反,如果你一周对某一部位进行多频次的训练,你的肌肉根本无法承受那种酸痛,也不会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如果你的肌肉没有完全恢复好就去运动,你各方面的表现必然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次训练中只安排少量的组数来获得肌肉微损伤会更好,例如你可能每次训练只须进行2组的特定训练,可以更好应对更高频率的训练安排,不让酸痛影响到第二天的训练。
偏重肌肉微损伤的动作模式
大重量训练中的小调整
对于那些想要获得更大围度的朋友,可以在基本的动作上,有一个针对性的细微调整,来让这3种机制发挥作用。
我们以身体大肌群基本的动作——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臀推、硬拉为例。
记住,不管那种机制,进行动作训练时应该关注目标的刺激点,而非越重越好,时刻保持意念与肌肉发力保持一致。
制定训练计划
不要离开这些机制,只需要一些小的调整,在你的训练中加入一个较长的离心阶段,或者有目的的停顿,或者增加次数,来获得更大的收获,由于这三个机制相辅相成,最好遵循波浪形或平行周期性计划,而不是一个线性周期模型。
1波浪型周期安排
通过一周循环这三种机制:一天机械张力,一天代谢压力,一天肌肉损伤的训练安排。
2平行周期安排
强调开始前几组机械张力的锻炼。然后过度到之后动作、或最后几组的代谢压力和肌肉损伤的训练。
术语讲解
向心收缩:肌肉对抗阻力主动缩短的过程,例如深蹲的蹲起、卧推的推起。
顶峰收缩:肌肉收缩到最短时持续紧张发力,例如引体向上拉起后在最高处停顿。
离心收缩:肌肉对抗阻力被动拉长的过程,例如深蹲的下蹲、卧推的下放。
底部收缩:肌肉在拉至最长时持续紧张发力,例如深蹲底部停顿。
RM:固定重量下动作的最大重复次数,例如50Kg杠铃深蹲10次就会力竭,那50Kg就是你10RM的负重。
本文由 Keep 独家译自 nation.com,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关于Keep:
互联网健身App「 Keep-移动健身教练」,为你量身打造最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
微信公众号:gotokeep 分享最实用的健身知识、最有趣的生活指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