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图的背影让你分不清男女的话,那么下图你绝对会说这是男人的背。
是的,良好的背阔肌发展是男性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倒三角”能够最终成型的关键因素;而引体向上则是锻炼背阔肌的黄金动作。
如要理解引体向上中采用的动作技巧,就需要先了解背阔肌的生长特性。
我们可以看到,背阔肌是一块面积很大的扁状肌肉,而且有一个近似90度的弯折,这使得背阔肌不仅覆盖了背部,还覆盖了身体侧面的一半面积。通过观察肌纤维的走向,我们可以把背阔肌细分为三个部分:1为背阔肌上部,2为背阔肌中部,3为背阔肌下部。
而中部和下部则形成“倒三角”的关键部位,因为它们能让背阔肌看起来更宽,但它们的收缩方式略有不同:
背阔肌上部由于肌纤维最短,弯折程度最低,而且走向趋近水平,所以它更多负责拉动手臂向后;
背阔肌中部由于肌纤维长度适中,弯折程度比较低,走向更向下,所以它更多负责在冠状面(身体横向平面)上拉动手臂向下;
背阔肌下部由于肌纤维最长,弯折程度最高、面积最大,受到弯折影响的部分肌肉实际处于矢状面(身体纵向平面)上,这让背阔肌下部区别于中部,更多地负责在矢状面上拉动手臂向下并向后。
所以我们会见到背部动作中会有正手宽握和反手窄握两种不同抓握方式,
正手宽握更多针对背阔肌中部,反手窄握更多针对下部;
将中部和下部的特点结合到标准引体向上中,就能充分刺激这两块肌肉。
第一,我们要知道动作不能只在单一平面运动或者说只练到一部分肌肉。引体向上对于新手而言就像是一次性动作,因为他们体力有限,并不能做完4组宽握再做4组窄握,然而宽窄握各两组的搭配又太鸡肋,哪都练不好。所以握距对于他们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合适的握距可以让背阔肌中下部肌肉都得到良好的锻炼。
超过1.5倍肩宽的握距会让肘关节完全打开,动作在冠状面进行,顾及不到背阔肌下部肌肉;而同肩宽握距或小于肩宽握距使肘关节向前,动作变成矢状面运动,又顾及不到中部区域。
我们发现,握距安排在1.5倍肩宽以内,1.2~1.5倍的范围是比较理想的区间
动作过程中肘关节指向斜前方
这样,力量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都有分量,背阔肌中部和下部都能被照顾到。
第二,动作过程中还需要配合身体控制。我们发现背阔肌中部在90°至180°的发力过程中占主动,
而下部则在180°至270°过程中占主动,
所以动作前半程(90°-180°)身体尽量保持直立,让动作主要在冠状面完成;动作后半程(180°-270°)上身稍向后倾斜,逐渐转向矢状面完成,肘关节持续向下并向后顶,让背阔肌下部充分刺激。
注意是上身倾斜。下肢要尽量垂直地面,用以保持平衡,不然身体很容易前后摆动,肌肉很难得到集中刺激,就会影响训练效果。
(本文完)
HUPOOFIT呼湃运动原创文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