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ckman"这个名字,听起来有没有感到熟悉?
没错,这和本世纪初在教育频道放送的知名少儿科普类节目《比克曼的世界(Beakman's World)》里"比克曼博士"的名字是同一个词。
它是源自荷兰的姓氏。
今天带你来认识的的这个人物,Jana Beeckman,拥有和比克曼博士的爆炸头一样引人注目的强势肩部线条。
看到她的照片,就几乎无法忽略这一点。在她的社交帐户照片下面的评论栏里,许多人都对此发出赞叹。语气词的旁面,还没少用各种表情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惊讶与羡慕。
在投入到系统健身训练之前,Beeckman是位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患者。
"厌食症",顾名思义,好像就是常见的不爱吃东西这么简单。本着"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做派,好像没有多少人会拿它当回事。可是,前头加了"神经性"这仨字,特别是当它们被冷冰冰地单起一行写在你的医疗检查报告上时,恐怕再粗枝大叶的人,也该引起注意了。
打造一副结实的肩部的方法... ... 你自个儿搜我们以前的推送吧... ... 多着呢。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想和大家唠唠有关神经性厌食症的话题。
神经性厌食症是怎么回事呢?
它属于精神疾病。你听说过条件反射实验里那条狗吗?对,就每次给它开饭前都摇铃铛,然后一摇铃铛,不给饭也哗哗流哈喇子那条。神经性厌食症,基本就相当于一提起吃饭,就跟狗听见铃铛响似的,抗拒,不吃。
除此之外,当出现体重不足、营养不良等状况时,仍感觉自己太胖,并拒绝承认自己的身体机能发生异常。
久而久之,电解质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的严重后果就会接踵而至。儿童和青春期的患者,则会因为缺乏营养,可能出现生长迟缓、体内激素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致死率,可达10%。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医学上曾考虑过,"这是由于部分基因的组成对于同卵双生造成的影响,往往多过对于异卵双生所造成的"。
好吧,得承认,我也不太明白上面那段话引号里说的是什么,那是医学网站抄来的。但是,仅就人们能理解的角度而言,大众媒体过度宣扬纤瘦体形的影响,肯定与此息息相关。
除了各种减肥商品公司的营销成果之外,也离不开一些模特儿与舞蹈家等重视苗条的理念。他们几乎是这种疾病的高危群体,这并不是他们的职业道德有错,而是容易被人引向了歧途。
法国模特儿伊莎贝尔·卡洛(Isabelle Caro),这种疾病最著名,同时可能也是死相最恐怖的受害者。她向大众公开病情时,身高约165公分,而体重据称只有25公斤。中级训练者做平板卧推,每只手拿的哑铃,都比这重。显然,她被"瘦"的概念完全绑架 ,直至死于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因而,反过来看,Beeckman战胜神经性厌食症的关键,一定是她身为女性,刷新了对美的认知和态度。从源头上,开始接受新的理念。
这种理念,会驱使人积极地避开厌食和暴食这两种病态极端。当增长肌肉,需要高升糖指数的食物来作为补充时,你不仅不用节食,甚至将不会偏执地一概拒绝所有甜食。(见:《如何规避训练后的增肌误区?》)
作为比基尼组参赛选手,Beeckman透露,赛前饮食主要涉及瘦肉蛋白,如鸡肉和火鸡,绿色蔬菜和蛋清。碳水化合物来源,则只限于燕麦,大米和红薯。
关于她那副眼镜,讲真,你没发现她镜框内外,脸部边缘线条,始终是连在一起的吗?那几乎是眼镜没有度数(或者很低)的直接证据。
在文人士大夫价值观不流行的西方,人家不那么重视应试教育,因而视力残疾率也就没国内这么高。戴眼镜的女性,很容易在影视作品里被冠以各种性格的标签。不过在这里,一副眼镜显然让Beeckman看起来低龄化了不少。
现在,作为WBPF(World Bodybuilding & Physique Sports Federation)选手,她目前师从来自比利时的Rudy Getteman,在谋求未来更大的发展。
她真是个战胜厌食症的绝佳范例,希望这世界上其他患者,也有机会得到这样的福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