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琦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存在于人体每一个细胞中。由2个或2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物质被称为【多肽】。
消化道的细胞无法吸收多肽。所以,消化酶会将这些多肽分解为单独的氨基酸。
氨基酸被吸收后,细胞中的酶会将这些氨基酸组合为新的蛋白质,这一过程,被称为【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残留物质【氨】会被运往肾脏等器官,转变为尿素,最终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人体利用蛋白质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你需要持续从食物中补充蛋白质。
人体需要20种氨基酸来合成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其中9种为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人体无法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另外11种为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可以自己合成。
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组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
①肌肉细胞修复和增长的原材料
②肌肉重要的能量来源
③维持最佳新陈代谢状态
④促进力量增长,提高运动表现
⑤抑制食欲,增强饱腹感
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9种)的蛋白质被称为【完全蛋白质】。
含有9种以下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被称为【不完全蛋白质】。
动物来源的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包含所有必需氨基酸。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主要是不完全蛋白质,缺乏某些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所以素食者一定要选择多种类型的素食,才可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与其他6种必需氨基酸不同,这3种氨基酸的组合被称为支链氨基酸(BCAA)。
支链氨基酸对肌肉蛋白的合成至关重要,占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的14-18%。
支链氨基酸的代谢形式也与其他氨基酸不同。在运动中,它们可以被氧化,为身体提供能量。
充足的BCAA可以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防止肌肉在运动中过多分解。此外,BCAA还可以促进肌肉、力量和运动水平增长。
优质蛋白质来源食物主要指: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含量少,其他有益成分多。如牛肉,富含B族维生素、肌酸、铁和锌。维生素B12、铁和锌可以促进细胞生长,促进血红细胞的生成。锌则对睾丸酮的合成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鸡蛋、鸡胸、鱼&海产品、瘦牛肉、乳制品、豆类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研究人员就开始研究人体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质。它们利用【氮平衡测试法】计算出正常人每天每KG体重消耗的蛋白质(消化、排泄过程中流失的蛋白质,修复肌肉组织所消耗的蛋白质等等)大约为0.75g,所以得出了正常人每天应该摄入0.8g/kg蛋白质的结论。
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1)Tarnopolsky 等人对3组受试者进行了实验(A组:每天摄入0.9g/kg蛋白质;B组:每天摄入1.4g/kg蛋白质;C组:每天摄入2.4g/kg蛋白质)。
结果表明:B组受试者的蛋白质合成能力强于A组受试者;B组和C组的蛋白质合成能力没有明显区别。
(2)莱特曼陆军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40天的时间内,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的受试者每天摄入2.8g/kg蛋白质,最终平均增长了3.28kg的肌肉。
(3)Lemon PW对力量型运动员进行了相关测试。研究表明:每天摄入1.8g/kg蛋白质,可以满足这些人群的身体需求。
(4)Celejowa I等人的研究表明:对于力量训练人群,每天2g/kg蛋白质为最佳摄入量。
(5)Lemon PW等人的研究表明:每天摄入高达2.62g/kg的蛋白质,并没有显著优势,所以没必要进行。
(6)Poortmans J等人发现:健康人每天摄入高达2.8g/kg蛋白质,对肾脏并没有损伤。
(7)还有研究表明:使用类固醇的健美选手可以摄入更多蛋白质。
……
综合多项研究,不同群体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含量如下:
①久坐人群(不运动人群):每天摄入0.8g/kg蛋白质(RDA标准);
②中等强度锻炼人群(慢跑等):每天摄入1.2-1.4g/kg蛋白质;
③田径运动员:每天摄入1.3-1.6g/kg蛋白质;
④马拉松和铁人三项运动员:每天摄入1.4-2.2g/kg蛋白质;
⑤拳击和综合格斗运动员:每天摄入1.4-2.2g/kg蛋白质;
⑥力量举和健美运动员:每天摄入1.4-2.2g/kg蛋白质。
*在摄入范围内,训练强度越高,摄入蛋白质越多
*USDA建议: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总热量摄入的35%
*个人观点:不管训练强度多大,偶尔把蛋白质摄入量降低到0.8g/kg。原因如下:①消化系统需要适当的休息;②近期的一些实验表明:(长期)高蛋白饮食会促进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的分泌,而这一物质含量越高,越不利于肌肉生长;③一些研究表明,长期的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这一问题还有一种版本:人体一次只能吸收25-30g蛋白质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天3顿饭,每顿饭摄入20-25g蛋白质,完全满足RDA每天0.8g/kg蛋白质的摄入量需求。所以该问题对不锻炼的普通人来说毫无意义。
对于健身者来说,需要记住2点:①小肠非常强大,可以吸收500-700g的蛋白质;②蛋白质的吸收率和训练强度息息相关,训练越刻苦,就需要更多蛋白质;需要的蛋白质越多,身体吸收的蛋白质也就越多。
一位健美冠军,每顿饭可以吸收的蛋白质绝对比不锻炼的IT男要多得多。
吸收率还和长期的蛋白质摄入量有关。如果在较长时间段内,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都较以往高,那么身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也会提高。
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科学界并没有定论。一些研究认为人体一次摄入20-25g蛋白质最好,一些研究认为人体一次摄入25-30g蛋白质最好,还有一些研究认为30-40g最好。
《美国临床营养学》的研究表明,对于中老年女性(研究中的受试者平均年龄68岁),在每天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相比每顿饭均匀摄入蛋白质,一次性摄入大量蛋白质可以更好地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我的建议:少食多餐,或一次性摄入较高蛋白质,都可以尝试。毕竟每个人的生理构造都千差万别。
减脂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低,蛋白质摄入量不变,因为:
①蛋白质可以促进肌肉增长,防止肌肉分解(健身者在减脂过程中,肌肉分解量往往也是最高的)。而肌肉越多,新陈代谢越强,越有助于减脂;
②蛋白质的生热作用(TEF-食物热效应):蛋白质的TEF高达25%,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TEF只有5%和2%。这意味着消化100卡路里的蛋白质,人体需要耗费25卡路里热量,而对于碳水和脂肪来说,只需要5和2卡路里;
③蛋白质可以增强饱腹感。
很多职业选手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含量都相同。然而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刺激肌肉更快的增长:在10天左右的周期内,选择1-2天(训练日最好),摄入比平时更高含量的蛋白质,在血液中创造出氨基酸过剩环境,促进肌肉增长!
血液中氨基酸过剩环境还有助于最大化防止蛋白质的分解。
通常,在其他条件都良好的情况下,力量和肌肉下降是蛋白质摄入过少的信号之一。
如果肾脏有炎症(使用高蛋白饮食后,且确定不是因为其他病因引起),或出现心神不宁、心情烦躁等症状,则有可能是因为蛋白质摄入过多。
务必把【蛋白质摄入过多】和【高蛋白饮食区】区分开。健康的肾脏完全有能力承受高蛋白饮食(1.4-2.2g)。
一些健身者先天性肾功能较差,高蛋白饮食则不适合他们。
不要长期进行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可以简单定义为每天摄入1.4-2.2g/kg蛋白质(区别于RDA的0.8g/kg)。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分解后会产生有害物质氨,氨会被肾脏处理,最终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
很多人都担心高蛋白饮食会对肾脏有害,因为蛋白质摄入越多,氨越多,肾脏的工作量就越大。这种担心从理论上来说是合理的,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人体器官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肾脏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
关于该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实验,目前还没有定论。
讽刺的是,一些研究人员为了证明高蛋白饮食对肾脏有害,选择了已患有肾病的人群来进行试验,结果就是病上加病。
在2005年国际运动营养协会年会上,一项实验有力的反对了高蛋白饮食对肾脏有害的观点:研究人员选择了77名进行力量训练的健身者(肾脏没有疾病),进行每天每kg摄入1.6g蛋白质的饮食计划,然后测试他们的肾脏健康。答案是:受试者进行这样的饮食后,肾脏完全健康。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更加“疯狂”,他们设计的实验得出了一下结论:肾脏健康的受试者,每天摄入2.6g/kg蛋白质后,肾脏也依然健康。
健身者的蛋白质需求与普通人必然有所差异。按照【第5节】所给出的方案执行即可。
高蛋白饮食会提高泌尿量,尿越多,矿物质排出的就越多,比如钙,然后就引发骨质疏松了。这一推断看似合理,实际上错误百出。
通常进行高蛋白饮食都是哪些人群?答案是:健身者和运动员。他们的骨密度远高于普通人。下面我们看看隐藏在背后的科学:
①骨质疏松的引发原因有许多种,除了缺钙,还有遗传因素,缺乏锻炼,缺乏其他营养元素等;
②进行高蛋白饮食的人群,每天会摄入足量的肉如鸡肉、牛肉等,这些肉中含有充足的营养成分如磷(防止钙质流失)。早在2003年,《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就表明:在8周测试后,进行高蛋白(肉多)饮食的人群和进行低蛋白(肉少)饮食的人群相比,钙的排出量没有区别;
③华沙农业大学的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可以增强骨矿化作用,即蛋白质摄入越高,骨骼越强壮;
④大量研究表明:力量训练是强壮骨骼最有利的武器之一。
便秘和心脏病的原因有很多种,不能把罪名全加到蛋白质上。
造成便秘的原因之一是:高蛋白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很少。如果营养搭配不均衡,蔬菜、水果等食物食用较少,肉类吃得较多,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就容易导致便秘。所以在进行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再说心脏病。一些高蛋白食物,尤其是红肉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如果食用过多,LDL(坏胆固醇)含量会增高,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所以不要光吃红肉,脱脂牛奶、鱼(含不饱和脂肪)、鸡胸等都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
如果靠日常饮食,健身者,尤其是高强度训练的健身者很难达到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需求。所以,在某些时刻,蛋白粉是必要的。
实际上,很多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实验,其提高蛋白质摄入量的方法就是使用乳清蛋白粉等蛋白质补剂。
关于这一部分内容,敬请关注我后续的文章。
蛋白质缺乏会带来以下后果:
水分驻留
免疫力下降
脱发
肌肉流失
贫血
肝脏受损
关于蛋白质摄入的相关问题,目前我主要参考的是美国的研究。在美国,很少有人因缺乏蛋白质摄入出现问题,但是孕妇、素食者、耐力型运动员、伤病患者等群体是高危人群。
在中国,很少能看到普通人的蛋白质摄入量可以达到RDA标准的(0.8g/kg)。
2012年的一篇文献综述(Bosse and Dixon)给出了答案。
一些实验表明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对健身者没有明显帮助,主要有2个原因:①提高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②高蛋白饮食和低蛋白饮食对照组的蛋白质摄入量差距不够大。
在很多实验中,当受试者的蛋白质摄入量被提高到原先的2倍时,或对照组之间的蛋白质摄入量相差50%以上时,高蛋白饮食对肌肉和力量增长的帮助非常明显。
感谢大家的阅读!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