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琦
肩关节就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为了防止受伤,保护肩关节,你需要了解三角肌、肩袖和肩胛骨的关键知识,用科学拯救你的肩关节!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肩部干货科普,分为5个部分:肩部透视、拯救肩关节之强化肩部、回缩肩胛骨、稳定肩关节和肩部拉伸!
肩部的主要肌群称为三角肌(下图),分为三角肌前束(a)、中束(b)和后束 (c)。
三角肌前束可以使手臂向前方抬起;三角肌中束可以使手臂向侧方抬起;三角肌后束可以使手臂向后方抬起。一些专家把斜方肌归为肩部肌群,而另一些人把斜方肌归为背部肌群。
肩部多关节训练动作可以同时刺激前束、中束和后束,如坐姿杠铃推举、坐姿哑铃推举等;肩部单关节训练动作可以分别刺激三角肌前束、中束和后束,如哑铃前平举主要刺激前束,哑铃侧平举主要刺激中束,俯身哑铃侧平举主要刺激后束。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很多上肢训练动作会刺激肩部肌群(肩关节),如平板杠铃卧推、上斜杠铃卧推等。 相比平板杠铃卧推,上斜杠铃卧推对肩关节的压力更大。
进行卧推时,如果动作幅度较大,肘部低于肩部,肩关节就会被迫旋转,增加动作幅度。关节旋转时,稳定性会减弱,所以平板卧推是造成肩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肩部另一个关键部位叫做肩袖(rotator cuff),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这些肌肉附着在肩胛骨上,末端的肌腱连接在肱骨(手臂骨)上。
肩袖的功能是帮助肩关节移动和旋转。正如之前所说,关节旋转时,稳定性会减弱,所以肩部是非常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
强化肩部,顾名思义就是进行肩部肌群的力量训练。关于肩部力量训练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本能减脂》一书。此外,网上也有很多肩部训练的教材。
在这里,我要讲的是:一定要平衡肩部肌群和上肢其他肌群的力量,否则就会造成肩部损伤!
以平板卧推为例:卧推和推举的推荐相对力量大约为3:2,即推举重量为卧推重量的66%。一名健身者的卧推重量如果为50kg(完成10次),那么推举重量应为33kg(完成10次)。如果你达不到该标准(至少最简单的史密斯杠铃推举应达到该标准),就该花费更多时间强化肩部肌肉。否则肩部(肩袖)的受伤几率将大幅增加!
练习肩胛骨的回缩(同向挤压)对保护肩关节至关重要。下图是肩胛骨的移动方式,给大家科普一下:
肩胛骨回缩(内旋)对许多训练动作至关重要,如平板卧推、坐姿划船等。
肩胛骨回缩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防止肩关节旋转,大幅降低肩关节受伤的风险。
以平板杠铃卧推为例,你应该先回缩肩胛骨,然后移动手臂,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肩部受伤,还可以减少脊柱所受到的压力。
不幸的是,很多人缺少对肩胛骨回缩的控制力。所以,你应该多练习肩胛骨回缩:
1. 面向镜子站立,双臂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
2. 向后下方挤压肩胛骨,保持两侧肩部水平,不要耸肩;
3. 保持回缩状态3-5秒,然后放松;
4. 进行3组,每组10-15次。
Tip:平时多练习,在进行上肢训练时,也可以先进行2-3组肩胛骨回缩练习。
强化肩袖,增强肩部稳定性,可以防止肩关节损伤。
本文向大家推荐4个稳定肩关节的动作,大家可以任选2-4个动作,每个动作进行3组,每组10-15次重复即可(一周训练1-2次):
动作1、2:肩关节旋转
下图分别是肩胛骨外旋和内旋,大家可以用阻力带或龙门架(健身房)进行,重量不宜过重,全程保持较慢的速度,有控制的进行。
动作3、4:肩袖侧平举
下图是肩袖侧平举,分2种:大拇指向下和大拇指向下。这两种动作的方法类似,以大拇指向下的肩袖侧平举为例:
1. 双手紧握哑铃或哑铃片(重量要轻),将哑铃片放在大腿前侧;
2. 手臂自然下垂,站距与肩同宽,膝盖微弯曲,手心面对腿部;
3. 将哑铃或哑铃片向两侧举起,直到大臂与地面平行,此时,大拇指向下;
4. 停顿片刻,缓慢将哑铃或哑铃片下放至初始位置。
最后,就是肩关节的拉伸!肩关节的拉伸分为动态拉伸和静态拉伸。在训练前进行动态拉伸,在训练后和平时放松时进行静态拉伸。
静态拉伸(Static Stretching)
静态拉伸是最常见的拉伸方式,它的方法非常简单:保持某一拉伸姿势不动,维持10-30秒的时间。静态拉伸有助于放松和冷却肌肉,增加身体的柔韧性,适合在训练后进行。在训练前或训练中进行静态拉伸,会降低运动水平,影响训练效果。
动态拉伸(Dynamic stretching)
动态拉伸,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动态”的拉伸方式。进行动态拉伸时,拉伸部位需要【有控制地】【平缓地】移动。通常,每组动态拉伸需要进行10-12次。相比静态拉伸,动态拉伸需要更好的身体协调性。动态拉伸可以帮助健身者保持更高的核心体温,有助于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相关部分的活动范围,防止运动损伤,适合在训练前和训练中进行。
关于肩部的拉伸,网上有许多文章和视频,大家百度即可。在这里介绍3种我最喜欢的拉伸动作:
1. 手臂旋转(动态)
胸部/肩部训练前的最佳热身动作之一。在训练前,进行3-5组,每组向前旋转10次,向后旋转10次,旋转速度不要过快,组间休息20秒。
2. 旋转水龙头(动态)
1.手臂在前方伸直,与肩同高,掌心相对;
2. 向内旋转双手至最大活动范围(图左);
3. 向外旋转双手至最大活动范围(图右),这算1次;
4. 每次重复有控制地进行1-3秒,共进行10-12次。
3. 飞翔(静态)
1. 站姿,将双臂向身体后上方移动,如下图所示;
2. 尽可能移动的更远,保持肘部伸直;
3. 保持该姿势10-30秒,然后放松;
4. 进行3-5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