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表面一样的健身动作,高手与菜鸟对比,就在毫厘之间。
仅仅是手握器械的一瞬间,你已经输了。
选择合理的握法,会让肌肉达成最强的活跃度!
常见动作的抓握进阶细节
1.“补偿式”二头肌弯举
传统的握法是握在哑铃正当中,取而代之,我们可以改握在大拇指的那一端。
理由:肱二头肌不光有屈肘的功能,还有旋转前臂(手腕)的功能。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达到更强的二头肌肌纤维募集,那么在做哑铃弯举时,我们需要同时兼顾到屈肘和旋前臂。
将手握在靠近大拇指那一端,这个小变化带来的不同是,你在弯举时会更艰难地做出前臂旋转,二头肌因此做出更费力地工作。
2.中握距的正手高位下拉
中握距的反手高位下拉会让你运用大量的肱二头肌发力,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中握距的正手高位下拉却完全不同,你可以很好地隔离二头肌用力,同时更好地训练到背阔肌中下部。
运动轨迹不要呈弧线向斜下方拉,你应该直上直下地拉,这样才能有效削弱上背部肌群发力,专注背阔肌中下的收缩。
3“补偿式”三角肌后束侧平举
很多人做肩部俯身平举时,哑铃旋转,最终拇指朝下。
变式:采用一种中立握法(并非大拇指朝下)来做后束侧平举,但是你要握在哑铃靠小拇指的一端(下端)。
理由:相比于拇指向下的握法,中立握会使后束更加活跃。
从解剖学上来看,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中立握能让肩关节做出更充分的外旋幅度,使得三角肌后束和冈下肌变得更活跃。
牢固地握哑铃下端会迫使你抵抗肩内旋。这样你在做俯身侧平举时就能运用更多后束发力。
4切换卧推的握法
使用窄距做卧推能更充分激活三头肌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如果你采用反握来做卧推,是能够很好地激活肱二头肌的。
2005年的一项平板卧推研究对比了窄握、中握、宽握、以及前臂旋前和旋后等姿势中,上身肌肉的活跃度。
相比于标准平板卧推,反握卧推能够造成更强的肱二头肌以及胸大肌锁骨区(上胸)域激活。
而胸大肌胸骨区(中胸)的活跃度在正反握之间没有区别。
也就是说,反握卧推在上身其它肌肉群同等紧张的情况下,加剧了胸大肌锁骨区(上胸)和肱二头肌的刺激。
不过,要小心实践这个动作,因为相比正握,它更有杠铃滑脱的危险。
5.与肩同宽的坐姿划船
用与肩同宽的握距来取代窄握坐姿划船。
理由:使用与肩同宽的握距,你能够最大限度延长运动幅度,带来更显著的背部肌群挤压感。
当你使用窄握的时候,手柄拉到体前你就再也没法往后了,等于你丧失了2-3英寸的运动幅度。如此一来,你并没有达成完全的肌肉收缩。使用与肩同宽的握距,你的手肘在向后拉时能移动更远的距离,更充分收紧了背部肌群。
这里并不是说使用窄握手柄是浪费时间,也不是说我们应该放弃窄手柄。
这里只是为了帮助你理解每一种形式都有它的好处和局限性。窄握的劣势是运动幅度偏小,优势是伸展幅度更远。所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根据你平时忽略的握法来做出弥补。或者将两种握法混合起来。
6.使用宽握来做直立划船
很多人喜欢做直立上提的动作来练肩。
细节变化:使用宽握距,并且避免手肘高过肩关节。
理由:研究表明宽握距更好地激活了三角肌和斜方肌,并削减二头肌用力。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安全性,避免肘部高于肩。
肩峰撞击通常在直立划船肘部高于肩之后达到顶峰。
2011年一篇论文的作者建议:那些使用直立划船而肩关节无症状的,他们习惯都会不抬得太高。
单从健身健美训练的角度来看,其实肘与肩同高已经能够制造完全的三角肌收缩了,没有必要再往上抬。勿将肩关节疼痛与三角肌酸痛混淆。
References(参考文献以及刊号)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Signorile JF, Zink AJ, Szwed SP. A comparative electromyographical investigation of muscle utilization patterns using various hand positions during the lat pull-down. J Strength Cond Res. 2002 Nov;16(4):539-46.
Andersen, et al. Effects of grip width on muscle strength and activation in the lat pull-down. J Strength Cond Res. 2014 Apr;28(4):1135-42.
Reinold MM, Wilk KE, et al.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rotator cuff and deltoid musculature during common shoulder external rotation exercises.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04 Jul;34(7):385-94.
Lehman GJ. The influence of grip width and forearm pronation/supination on upper-body myoelectric activity during the flat bench press. J Strength Cond Res. 2005 Aug;19(3):587-91.
McAllister MJ, et al. Effect of grip width on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during the upright row. J Strength Cond Res. 2013 Jan;27(1):181-7.
Schoenfeld B, et al. The Upright Row: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ng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 October 2011 - Volume 33 - Issue 5 - pp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