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适合初级以及进阶训练者
内容标签:弱点 解决 各肌群
你知道自己的腿很弱,但是你依然不想练腿,因为练腿苦,那么你的腿永远都是那么弱,你的比例只会越来越不协调,你这辈子也不可能翻身。
你和那些练了十几年还是只有胸大的大叔没有区别。
说到底还是菜。
让你朋友从背后给你拍张照片吧,然后与你喜欢的模特身材进行对比,你会明白什么叫做,毫无训练痕迹。
知道自己哪里不行,然后强行去修正,这是男人应该有的态度。
今天来介绍一些健身当中非常容易落后的弱势肌群以及应对的办法,希望可以尽早帮助你发现弱点,越来越接近完美。
腘绳肌
这块肌群是整个身体后侧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大腿后侧的区域几乎在所有的健身训练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腘绳肌强度直接决定着硬拉、深蹲、奥运举重、杠铃划船的成绩,只要你是站着的,就一定会用到腘绳肌。
然而很多人的训练缺严重忽视腘绳肌,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只是通过传统深蹲、硬拉这样的复合动作间接刺激腘绳肌。
你需要加入直腿硬拉,反向腿弯举,孤立腿弯举等针对性动作。
三头肌
是不是觉得我是扯淡,看看健身房那么多人都在练三头肌,怎么可能弱?
其实三头肌的视觉体积几乎是二头肌的两倍,你的三头肌有那么大吗?
是不是只是和二头肌差不多大?
从正面你能看到三头肌的外翻吗?
你可能经常练习它,但训练方式不对。
三头肌的特点是可以能承受多关节的大重量练习,例如窄距卧推、双杠臂屈伸。但它对于小重量、多次数、全幅度的孤立动作反应也很好。
所以,你不应该像练二头肌一样总是使用各种孤立动作,多关节大重量复合动作是三头肌体积的基础。
推荐动作:
双杠臂屈伸,可以使用自重,尽可能多做,也可以负重降低训练次数。
窄距俯卧撑,推荐小负重/自重,高次数,例如5组,每组15次。
绳索下压,可以用常规的”中高重量中低次数“,也可以用中低重量,一直完成到力竭。
背部肌群
高手对决,多是在背部!在赛场上也许正面看上去水平差不多的两个人,一旦转身,这个比赛马上就结束了。
背部的线条非常丰富,如同掌纹一般,每个人的细节都不相同。即使你有超高的训练水平,也需要很多年的积累。
大圆肌、斜方肌中上部是比较容易被刺激到的。而背阔肌、斜方肌中下却很难。想要发展到这些顽固部位,你需要时刻留意动作幅度。
任何背部训练,只要运动幅度稍微改变、背部肌群的受力重点也会改变。所以,想要让整块背部都得到训练,千万不要贪恋大重量半程动作。
推荐动作:
比如引体向上,正手宽握、正手肩宽握法、普通对握、窄距对握、宽距对握、普通反握、窄距反握,腿部还有垂直、前伸和屈膝的变化等等。
比如划船,普通握法、宽握杠铃、反手握杠、水平俯身划船、45度俯身划船、如果是哑铃,还有对握划船、旋腕划船等。
各种训练的细节变化,你可以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慢慢去尝试,选择自己适应的方法。
肩后束
这个不用说,这几乎是所有人的短板。
这块肌肉的体积非常小,很难找到训练的感觉。你需要用一个很刁钻的角度才能让它得到强烈的刺激,而且一不小心力量就会转移到强大的背阔肌或者斜方肌上。
你从镜子里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后束,所以你也不知道自己的练得怎么样,或者干脆直接就忽视它。即使有些人会专门练习后束,也只是放在最后一个动作,或者顺带练几组。
然而像山岸这样的IFBB级选手,反而会把后束放在第一个动作来练习,集中精力保障后束的刺激。
推荐动作:
关键是找到三角肌后束的训练感觉。
俯身侧平举、(弹力绳)高位后拉,多做调整,直到找到适合你的那个角度。
所有的动作都推荐小重量,高次数,有时候4磅都够了。
臀大肌
臀大肌也属于典型的大肌肉,作用就不用我多说了,它几乎参与到你绝大部分的运动当中。
很多男性拒绝臀大肌专项练习(比如臀桥,弹力绳腿后踢),因为这些动作比较娘。
但针对臀大肌的动作不限于此:
罗马尼亚硬拉,推荐中高重量,中低次数,例如4组,每组8次。
体前屈,推荐中等重量,中次数,例如4组,每组10次。
大幅弓箭步,推荐中低重量,高次数,例如4组,每组15次。
兄弟,我知道你胸很大,但是,就别天天练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