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健身时的气势就好像性命不是自己的。
他们拥有钢铁一般的身体和顽固脑子,他们创造了很多名言:
“手断了照样深蹲,脚断了照样引体”
“没有一杯氮泵支撑不了的训练,如果有,就两杯”
“练不满两个小时的都是娘炮”
“健身怎么可以怕死”
···
有些人健身的时候却怂得不行。
他们永远在担心:
“空蹲一百下就会得横纹肌溶解”
“连续跑步5公里会突发心脏病”
“20公斤负重就会折断他们的膝盖”
“一周训练三次会不会训练过量”
···
第一种人觉得第二种人是怂货。第二种人认为第一种人很愚蠢。
其实这两种人是差不多的。
他们都不了解自己的身体,他们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会受伤,他们的区别只是对于“什么时候会受伤”这件事的心里标准不同而已。
过度自信并没有比妄自菲薄了不起。
一个聪明的训练者是该猛的时候猛如虎,该怂的时候怂成狗。
对于危险的判断是一个健身爱好者必备的技能,今天介绍的是一些身体受伤前可能出现的症状。
认真观察身体的变化,看出身体给你的提示。
哈哈哈!
实时关注身体的变化,衡量继续运动的风险指数,在一切正常时更加勇敢一些,在出现预兆之后及时做出谨慎的选择。
关节出现痛感
手腕、肘关节、膝盖、脚踝,这些地方一旦出现痛感你需要马上注意,这些关节周围几乎是没有肌肉包裹的,所以说,一旦出现问题,一般都不会是简单肌肉拉伤,肌肉过度疲劳。如果这些地方的痛感持续时间超过两天,我劝你还是去检查一下。
可忽略痛感
有时候就是觉得身体哪里有点痛,好像在骨头上、又像是肌肉问题、感觉像抽筋一下,总之你在身上找到一些痛点,当你按压它的时候会更加明显一些,但是身体对称位置却没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我建议你取消接下来的剧烈运动计划,或者做个放松。
痛点往往只是身体的一个信号,痛不是问题本身,它的背后可能有复杂的原因,只是当你没有用剧烈运动去触发的时候就不会爆发。
肿了
这就是最容易辨别和常见的一种现象了,人都肿了,还想干嘛?不过有时候轻微的肿起并不明显,但是强行施加运动压力的话就会迅速严重。比如打篮球的时候被人踩了一脚,当时好像没什么,继续打,晚上会去的时候,脚面已经积累了大量内出血。
体态不平衡
有一种隐藏的受伤风险,没有任何预兆,但是它一直伴随着你。
它就是你自己身体的形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
长短腿走在路上莫名其妙摔跤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多了。
按理说如果你的身体有这类问题,是应该在开始正式健身之前优先处理好的。
纠正不良体态的问题,绝对可以大幅度降低你受伤的概率。虽说不平衡是绝对的,我们无法做到完美。
身体两边的关节灵活程度和力量程度悬殊大吗?
给自己的身体两边做相同的测试,相同的负重、相同的组数、相同的柔韧性动作、耐力表现。如果你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那么你的身体情况还是相当可以的。
如果你表现不尽人意,甚至自己目测都能看出身体问题,那么我建议你寻求专业人士指导,用专业的手段重新测试来确定你的问题。
因为优秀的身体都有相似的优秀,但有问题的身体却是各有各的问题。
这时候问题就瞬间复杂了起来,而且往往会超出健身的范畴,进入医疗领域。
如果很不幸还是发生了一些急性的损伤,
那么先采取这些应急的办法。
(急性损伤各种各样,应视具体情况,以下只是一些很常规的做法)
一,立即停止运动,哪怕你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很严重。
二,保护受伤的地方,有必要简单包扎保护一下是可以的,防止再次受到外部压力,受伤部位往往失去了很多生理功能,更容易二次受伤。
三,能够局部降温是最好的。
四,抬高你的受伤部位,帮助减少流血或者红肿的情况。
五,早点叫人啊喂!
生命比我想象得脆弱,也比想象得更顽强,关键是你有多了解他。
肩关节与膝关节康复课程
(IPTA和美国脊椎研究所合办)
培训学员可以拿到
1.4ceu 14小时ACE学分
2/10 IPTA进阶课程积分 修满学分即可换发高级私人教练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