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健身,显然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健身房当成了健身的唯一手段。
甚至出现了“不去健身房,练不出肌肉”,这样的理论。
这就和“你没有参加过健美比赛,你怎么教人健身?”这样的说法一样荒谬。
健身,甚至练肌肉,一定要去健身房?
宽泛概念下的健身,指的是能够让我们更健康的体操类运动,包括广场舞、跳操,甚至是平时的饭后散步,我们都能称之为健身,这个我们不做探讨。
而狭义下的健身,也即可以对身材、健康产生改变的运动,本身也不等同于健身房。
(注意,有一些人因为阅读了比较多的“徒手健身”,因此对器械产生反感,衍生出所谓的“徒手健身最好”这样的心态也是不对的。)
肌肉生长的几个核心关键是:破坏肌纤维、营养摄入、休息、积累足够时间。
1、从健身房本身的价值来说
健身房器械带来的价值是:
可以更系统、更安全的训练肌肉,而不需要过度的去发掘新动作,甚至是新手也能照猫画虎般的模仿训练动作。
再说远一点,健身房也会提供器械以外的服务,比如洗澡、桑拿、团课......
2、对于训练者本身的价值而言
我经常告诉大家:控制力是核心,满足肌肉破坏,你的运动就到位了。
因此运动根本就不完全依赖你用的是啥器械、啥重量、啥速度、啥形式等外在表现。
器械的存在只是方便我们锻炼,并不是说没有器械就无法刺激肌肉。
至少“囚徒健身”、“自重健身”这些清晰的训练方法,已经说明了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器械照样可以满足肌肉刺激的需求。
那么,常见的“不去健身房”的训练有哪些?
1、弹力绳
弹力绳训练是我认为平时生活中相对容易、可靠的训练手段。
甚至是你可以通过增加绳子的数量,提高训练量,达到更高强度的肌肉刺激。
同时,它还可以强迫你做更多的收缩(相对器械训练,它的发力是相反的),对于练惯了传统器械的人,试试看弹力绳吧,说不定可以让你突破瓶颈!
对了对了,这玩意也便宜。
可以说,这是一个不仅适用于健身房人群,而且也适用于普通人群的训练系统。
2、俯卧撑,以及相关自重训练
这个也叫作“自重训练”,是很实用的“非健身房训练”,不过说实话,我不怎么建议0基础的新手做自重训练——或者你拥有可靠的导师是可以的。
第一是因为自重训练队技巧性要求很高,稚嫩的新手要可靠、精细的完成那些动作,极其容易受伤(比如平板支撑看起来很简单,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对?);
第二是目前市面上针对自重训练的提供的资料太贫乏,没有科学依据。比如经典的《囚徒健身》,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参考知识,其中也不乏亮点——但是夹杂了很多经验主义的内容,有失偏颇,不具有科学价值。
3、哑铃、壶铃
伟大的健身导师托尼·斯塔克曾经说过:“每一个健身人,都要拥有一对自己的哑铃!”
哑铃是器械的鼻祖,也是最最最常见的自由重量器械。它既拥有足够的重量(尤其是可调节),又拥有轨迹可变的特点,可以说:很完美。
如果你拥有一对,那么恭喜,你完全可以在家里把自己打造成猛男。
4、其他
其他——自然就是一些不怎么常见的手段了,比如TRX,RIP60等等。
健身,不应该是拘泥于形式的东西。
健身,应该是对自己人格、心理、身体的多重塑造。
这才是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