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功能性训练,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很陌生,很多时候,我们身边能看到的那些在不平衡的平面,比如瑞士球,平衡板上进行训练,或是使用一些功能性训练器械,就是大家眼里的功能性训练了。
为此就延伸出了不少的偏见,做功能性训练的人觉得自己做的训练才有足够的现实意义,而不做这种类型“功能性训练”的人,则觉得这些花里胡哨都只是在逗乐…然而事实是,
其实功能性训练最早呢,主要是起源于运动康复领域,是为了治疗一部分人由于损伤而使身体某些功能丧失的情况,通过针对性的动作,来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基础功能。所以才会出现一些跟传统健身房的哑铃杠铃不太一样的小器械,不平衡表面,弹力带以及相关的延伸动作 。
而后经过Gary Gray,Mike Bolye这样的体能训练大师发展延伸,才慢慢的开始更多的进入到竞技体育乃至大众体育领域,在这个范畴内,功能性训练则更多的是指代能够帮助训练者更好的提升培养身体控制能力,灵敏度,以及掌握正确动作模式的训练,旨在让运动员用最合理的姿势来从事多种动作,从而更的提升特定方面的运动表现,而不只是关注局部的肌肉形态或是力量,会更多的去关注运动的合理性跟针对性。
比如提升纵跳能力进行高翻,乒乓球运动员的脚步练习,橄榄球运动员需要进行的一些灵敏性跟爆发力练习等等,都属于功能性训练,但不代表功能性训练就只有这些。
比如你可能从来没有进行过狭义上的功能性训练,使用过功能性训练器材,你就没法实现自己的训练目标,没法很好的应对生活中的活动吗?
对于运动员而言,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运动,带来更为直接帮助跟转换的训练,对于他们就具有更强的功能性。
而大部分的普通训练者,既然都不属于有明显专项性需求的运动员,也不一定面对着功能丧失的情况,那么功能性训练,对于我们而言又是什么呢?
你应该已经能看出来了,功能的本质其实就是目的,并没有绝对的功能性训练,它的定义会因为你的目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也可以被叫做是目的性训练。
这个功能性,如果我们真的比较极端的去看,对于每一个普通训练者,可以是任何一种训练,并不会局限在任何的训练内容、训练动作或是器材上,只要它能符合你的训练目的。
这不是一定要产生什么样具体的训练受益,因为大部分普通训练者并不像运动员那样有专项性需求,而只要做到自我满足即可。
传统定义的功能性,可能就是我们要能够用自身体重做很多事情,要能够举起足够重的东西,要发展更快的速度跟更强的体能,但实际而言,你真的需要它们吗?它们真的能在你生活中起到非常具体的帮助吗?
你什么时候在生活中要把几十公斤的东西举过头顶,你又什么时候要连续跳过几个障碍物然后加速跑?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一个重体力消耗的劳动者,那么你所做的大部分训练,其实对你生活的各项活动,都不会产生什么直接有效的影响。
你也不会真的面对僵尸来临的世界末日,所以别听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去找到你自己真正喜欢的,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并且愿意坚持的运动形式 。
我喜欢力量举,是因为我享受不断增加重量突破极限的满足感,我喜欢健美是因为那种身体的美感是我想追求的,你想要训练弹跳可能就是因为想扣篮,其实真的很简单,难道我练泰拳就一定是要为了哪天将人打趴?你又真的会因为不练深蹲而阳痿吗?
不你不会,只要不受伤,你怎么练都行。既然你喜欢的是腿细上肢壮的身材,那不练腿也不代表你不在进行“功能性训练”,谁管你会不会因此比例不协调,或者没法拿出好的运动表现。
在现在这个相对安全,大部分人没有什么生存压力的社会里,运动真正的功能实用性,是让你自己能够从中获得满足,这比什么都重要。最终,随便你去做任何你想做的 ,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目前对你而言的功能性训练,又是什么呢?
而对于功能性健身装备,又该如何进行定义,Crispy Studio即将上架的机能训练服,会给你全新答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