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收到了很多留言,我也看到了不少使用上下肢或者推拉腿分化之后,看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的反馈,真的替你们高兴,我今天选了一部分的留言,截图放到了今天的推送里面,谢谢你们提供的信息!!
今天我们来回答一些关于上下肢跟推拉腿分化,很多人会产生的疑问,不管是没使用过这种训练形式有所困惑,还是已经在这么用,但是被身边人质疑觉得没法反驳的人,今天的内容都可以帮到你们~
首先我得吐槽一下的是,昨天的文章里,很多人看内容真的非常不认真,有不少的留言问我,上下肢跟推拉腿分化是什么,有具体的计划实例吗,可我昨天在文章最后就有放上链接——如果你不是这么练的,那可以考虑重新来过了
这里再附上一遍,首先大家在留言里常听到的上下肢计划就在这里:给你一个千百人尝试过有效的计划
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上下肢训练计划举例,更加好的是,我在计划里非常详细的告诉了你,你应该追逐的训练目标是什么,你主要动作该做几组几次,休息多久,次要的动作,你该做几个,但具体做哪几个,我有备选的动作列表。按照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弱势肌群或者是更想加强的肌群是什么,你就可以去选择相应的动作,就像是做填空一样,写上你的答案就好。
上下肢分化反馈
而推拉腿的计划举例我写在这里---342讲:这才是最适合普通人的训练方法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考虑写一篇更为完善的推拉腿计划给大家使用。然后来到今天的内容,关于上下肢跟推拉腿分化常见问题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这样练真的能进步吗?/真的练到位了吗?/真的能“榨干肌肉”吗?
我必须得讲一点,那就是很多人脑海里充满了很多旧有的训练概念, 觉得训练需要“练到位”,要“榨干”,每个肌群都要安排动作,尤其大肌群,一定要安排好几个动作,做很多组,这样训练才是有效的,肌肉才是真的能撕裂的。
但从实际角度而言,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它每一次训练(对单一肌群)的训练量把控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一次传统的胸部训练日:
卧推 上斜卧推 哑铃卧推 上斜飞鸟 双杠臂屈伸 绳索夹胸
这样6个动作,我想大部分人不会觉得训练量低吧?
而在上下肢分化里,上肢日我们的安排假设是:
卧推 引体向上 上斜卧推 坐姿划船 肩推 绳索夹胸 侧平举
这样直接胸相关的是卧推 上斜卧推 绳索夹胸
首先,你可能会觉得一次训练练胸6个动作,比练3个动作练的更到位,能进步更多。那你觉得一次练胸12个,或者16个动作,会比6个动作练的更到位吗?能进步更多吗?
相信你的答案会是这不一定,相反可能进步更少,因为会恢复不足,会练太多。 那么同样的,你怎么知道6个动作对于你胸的增长,就一定不是太多的呢?
即使一周三练,胸部这样的大肌群能练两次也能看到明显效果
好,即使你觉得这就是合适的,我们也当它是合适的,那么这一次的训练过后,在我们已知恢复时间在48-72个小时的基础上,这得到的增长效果能持续1周吗?
我们已知单位时间内肌肉恢复跟增长有限,假设你在这3天能够恢复,能增加的胸部肌肉量是10,那么假设你真的是不多不少,,训练量刚刚好满足了需求,增长了10,但你后面3天能增长的10(你一周就只练一次胸),是不是由于你并没有安排训练刺激,所以没有办法增长了?
而在我们一次胸只练3个动作的情况下,由于我们都知道复合动作在训练中占比意义更大,能比同样组数次数的单关节动作带来更多进步,那这3个动作,我们假设带来的进步比一半多了一点点就是6,而由于我们单次练的少,训练频率高,我们一周能练两次胸,同样3个动作,带来了又是6的增长,这样一周增长的12是不是就多过了一周只练一次的10?
刘伟同学就讲到点子上了
而且这还是在五分化已经安排很理想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事实是,你很可能一次练的6个甚至更多的动作,是超过你的增长需求跟速度的,因为你想一想你一周五分化时的胸部训练量,你能不能一周按照这个训练量练两次?如果很难的话,是否说明你的训练量其实是超过你在那3-4天胸的增长跟恢复能力的,否则你应该能够恢复很好的去完成一周两次的同等训练量。但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做不到,这其实就说明你极有可能做了无用功,你增加了恢复压力,你更可能受伤,会觉得更疲劳 。
虽然伤病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每次对单一肌群练太多确实会增加这方面风险
当你对训练抱有一个应该榨干的想法时,很大程度上说明你的训练哲学有点跑偏了,因为只有当你觉得不用考虑下一次训练,不用考虑恢复,不用合理安排训练量的时候,你才会觉得每一次训练,你都只用榨干就可以了。
但事实是,训练看的是结果,我们要注意在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当中完成了多少训练量, 力量跟肌肉增长了多少,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概念,因为增长是长期的,我们健身是长期的, 而不是去用你每一次训练时的感受来判断,你练的有多充血,你训练后肌肉有多酸痛,你觉得自己是不是练到位了,跟你有没有进步都并不直接挂钩。
重要的是效果不是感受
而我们按照上面的例子去直接比较训练量,同样一个训练者,每个动作采用同样安排,A安排:一周一次胸部训练日:
卧推 上斜卧推 哑铃卧推 上斜飞鸟 双杠臂屈伸 绳索夹胸
跟B安排一周两次上肢日:
两次卧推,两次上斜,两次绳索夹胸
很简单的一个比较,你要知道A是在一次训练里连贯完成6个动作,而A的上斜飞鸟,绳索夹胸跟B的两次绳索夹胸的训练量相仿,那么A在疲劳状况下进行的哑铃卧推跟双杠臂屈伸去跟B全力以赴完成的卧推跟上斜卧推比,哪个训练量更大?
所以,在这样的一周时间里,是哪个训练者对胸部施加了更大的训练量?这样你还会担心训练不到位的问题吗?
(五分化的关键问题在于,它在刚练后的几天对目标肌群的恢复压力很大,但在之后的几天,恢复好能训练了,却又没有训练,而上下肢,推拉腿这样的安排方式,练后几天恢复压力相对更合适,在恢复差不多之后马上进行了一次训练)
一周每个大肌群练两次还能带来一个优势,那就是你可以调整,如果第一次练少了,第二次可以加,第一次练多了没恢复,第二次可以减
好了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就来到了第二个问题。有人担心练太少,就会有人担心练太多,不少人会担心像这样进行的一次上肢日,
有那么多肌群要练,岂不是要训练2-3个小时了?
首先,第一点,虽然我们安排的是上肢日,需要以胸背为主进行锻炼,还要带到肩跟手臂这样的小肌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是把你之前计划,之前五分化时的胸日,背日,肩日,手臂日四天的训练都放在同一天来做,不是这样的,我们会做出更合理的安排。
文章比较长,但长的文章好好看完,收益才更多,加油
而第二点是,很多人会觉得即使训练量减小,但是想想胸三个动作,背三个动作,肩两个动作,二三头加起来四个动作,这样简单想想也有12个动作了,一次练完也太多了。
抱有第二个想法的人可能有一个奇怪的逻辑,那就是每个肌群都一定要单独练到才能增长,好像它们都知道你在做的动作是什么一样,比如三头就要做三头下拉才能增长,二头就是要做弯举,前束就是要做前平举,但事实是它真的不知道。
我简单举个例子,即使你把卧推认为是练胸的动作,但我不想你也不可能会觉得,当一个训练者从卧推80kg进步成了卧推130kg, 他变成了一个胸明显变大 但手臂还是细麻杆的样子,你能想象这个形象吗? 不会,你脑海中出现的会是一个胸肌发达,手臂粗壮,三角肌明显的人物形象。
有时候方法正确比努力更重要
因为他的卧推进步是由于胸肩三头都有所进步才带来的,一般来说,当你不完全以力量提升为目的在训练的时候 ,你的力量提升大部分都是由于你相关肌群变得更发达而带来的,简单说,如果你有150kg的卧推,你往往就会有150kg卧推相匹配的胸肌,三头,跟三角肌前束肌肉量。
对于二头也是一样,当你做基础的反握引体自重只能做5个,变成能够负重20kg 做10个,那么你的二头,在这个过程中会完全没有进步吗?
有多少人五分化练了很久,却连自重引体都没法很顺利的做组?
既然你知道二头是在背部训练中会参与的肌群,那么当你的背部训练动作在不断增长负重,不断提高表现,那么相应的,在二头肌参与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不管参与比例是多少,它承受的负荷是不是也在不断进步,那么是否也会不断增长?
因此在我们重视复合动作,并且一周训练2次上肢的情况下,在复合动作中有所参与,或参与较多的小肌群(二三头跟三角肌前束)的单关节动作其实不是一定有安排的必要。而为了完善形体发展跟肌力平衡,我们一定要考虑安排的就是中后束的单关节动作,因为它们在我们做的绝大部分复合动作中,参与的很少,没法获得有效增长。
那么你每次在复合动作之后,安排1-2个动作,4-6组的中后束训练,我觉得并不会对整体训练时间还有训练量造成太大压力。(一周两次就有8-12组,并不少了)
新手期有效不代表能够一直有效
至于二三头还有前束,真的就不用拎出来单独练吗?不,不是的,你要选择性的去练,首先对于大部分训练者而言,你往往会有相对而言天赋跟发展的更好一些些的小肌群,只要在二三头跟前束中有那么一个,你就只需要考虑在两次上肢日的训练中,分别给剩下的两个偏弱小肌群安排1-2个动作,4-6组的训练,结束。
(如果你连一个比较优势的肌群都没有,觉得每个地方都弱都需要加强,那么就代表两种可能性1.你天赋真的很差,如果天赋真的很差,那么你能够承受的最大训练量比一般人可能还要低,那么你更适合的选择反而就是坚持做好你的复合动作,不要再增加训练量了,2.你的期望值太高,那我建议你还是适当的降低期望,现实合理一点。)
不要担心上下肢分化会多吃不消,其实它可以满足不同需求
假设你的前束还不错,不需要单独练,那么你上肢日的计划就可能会是:
第一个上肢日:卧推 引体 上斜 划船 肩推 中后束 二头
第二个上肢日:引体 卧推 划船 上斜 肩推 中后束 三头
这样七个动作,好像不需要2-3个小时才能完成吧?
另外一个是,当你真的能够一周进行2次的上肢训练,那么不断的重复推跟拉类的复合动作,你的二三头的发展真的没什么必要担心,你需要做的可能就只是中后束的单关节动作。 而你如果担心胸背锻炼的不到位,反而我会更建议,你去把做二三头动作的精力,留给窄握卧推以及反握划船这样能锻炼到大肌群,又能强化手臂的动作,比如给计划做微调:
第一个上肢日:卧推 引体 上斜 划船 肩推 窄握俯卧撑(三头侧重)中后束
第二个上肢日:引体 卧推 划船 上斜 肩推 反握自重划船(二头侧重)中后束
第三个问题就是,如果你说的有用,怎么也不见你练的有多好?
这问题,首先我当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大神,更是没什么可能成为职业选手,甚至连国内的健美比赛都还没有参加过(我比过国内大学生力量举赛,也参加过日本的健美比赛,但国内比赛确实还是纯新手)但我知道的是我本身不是运动天赋特别好的人,中学连学校运动会都只是当当观众,体育课成绩也不是很好,除了喜欢篮球也没有别的运动爱好,反而还因为打篮球伤了膝盖脚踝现在都没好透,对于这样一个天赋不能说特别好的人而言,我觉得如果我的方法不值得使用,如果我不比一般人会练的话,是练不成我现在这个样子的。
其次是我练的好与不好,与我说的内容本身是否对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假设我现在平添10kg纯肌肉,假设我成为全国冠军,假设我参加了奥赛,就代表我说的内容就是好,就是对你有用的吗?
关于计划安排的话题,我前后讲一起讲了可能得有1万字,我讲了很多对比下的优缺点,一些基本的原理跟逻辑,虽然长,但阅读门槛不能算很高,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把每个知识点都理解到,然后能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跟思考,如果存在内容上的问题或者值得讨论的疑点,那可以谈,内容跟道理的正确性不因为讲的人是谁而产生变化。
虽然我喜欢格林,但这不意味着我要照着他说的去训练,或者他讲的就都是适合我的
其实从功利的角度,从我的收益而言,我没有任何推荐上下肢,或是推拉腿这样训练计划的意义,我没有收费给别人做指导,我也不靠卖计划来赚钱,即使我知道这计划比市面上的收费计划要值。
相反的,我还需要面对很多人质疑 ,相反的,我在对抗的是绝大部分的高手,冠军,大众健身媒体在传递给你们的信息,真的是绝大部分。
这件事容易吗?不容易,这件事对我有价值吗?没有,但这件事对于你们,对于占大多数的,不走职业路线,也不用药的自然训练者而言,有价值吗?
我觉得有。
虽然Rafa的留言跟我了解的情况不太一样,但还是侧面说明了,其实有时候,真的是环境不同,接受的信息不同,所以会对同样一件事情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反应。
信你想信的,做你该做的
我对五分化本身,跟使用五分化的训练者没有任何意见,训练方式不同有什么问题吗?其实没有,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我们也不求一定要练的比别人好,或者真的要达到自己能达到的最好。
运动健身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你现在采用的计划,不管怎么样就是让你觉得练的最开心,最有效,或者最好安排,亦或者你就是不想改,我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你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努力看到更多回报,你不想对健身丧失信心,你想做到你真正天赋允许的最好,那么你得好好去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真的更有效的,我不过是给大家一个我觉得更好的选择,选不选是你们的事情。
(不过不管怎么样,传播错误知识,觉得五分化就是最好,看不到别的计划存在的话,这还是必须要否定的,因为你可能就伤害了一个健身爱好者的健身道路)
今天的长篇大论就到这里,而关于上下肢分化的调整策略,文章已写好,等着明天见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