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肌肉酸痛的话题,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都有涉及,从肌肉酸痛的种类,到如何判断肌肉酸痛的好坏,跟如何更快的消除肌肉酸痛:
(如果你没看过的话,一定要点进去了解一下,其实你对于肌肉酸痛的观念,可能都是错的)
而现在因为之前的安利,不少人开始尝试像是上下肢分化这样一周每个肌群可能都要训练两次的计划,那就可能会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在我一周的第二次训练,需要训练的肌群还有肌肉酸痛,那么我该不该继续练?
这是需要适应的正常情况
首先,你不要觉得这种情况很反常,相反,你还会感觉到一定肌肉酸痛是很正常的,从一周每个肌群都只训练一次,调整到每周训练2次甚至更多,这带来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你没法再凭借之前的经验来判断你的训练到不到位,以及你是不是应该再次进行训练。
在之前的情况下,由于你每次的训练日目的都是尽可能榨干目标肌群,你不太需要考虑恢复情况,因为一周只练到一次,不管你练的多狠,只要不受伤,那么基本等到下次训练你都可以恢复好,所以也不会出现什么训练前目标肌群还有比较明显肌肉酸痛的情况。
但是当你一周每个大肌群训练到两次的时候,就不太一样了,比如按照上下肢的安排,周一训练完下肢之后,等到周四你就需要进行第二次的下肢训练,那么满打满算你也只有三天的休息时间来让腿恢复。如果这三天你的营养做的不到位,或者存在睡眠不佳甚至熬夜失眠的情况,那么有一定的概率,你会发现到了周四还有一定的肌肉酸痛,那该怎么办?是选择继续训练,还是选择休息一天等下一天再锻炼?
先思考下计划背后的逻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想一下上下肢跟推拉腿这样训练计划(也就是7-8天的周期,背胸腿这样的大肌群得进行2次或以上的训练刺激)的安排逻辑,你就会知道,这么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更高的频率去进行训练,从而刺激目标肌肉增长,那么这样就势必导致了每次留给每个肌群的恢复时间被缩短的情况,因而也就需要我们去降低单次训练的训练量(降低的是每个肌群的训练量,整体训练量还可能更高),从而降低对训练肌群的恢复压力,否则就会造成这一次练多了,恢复不足,第二次没法训练或是训练质量下降的情况。
这点会增加训练安排上的难度,但反言之,又可以让你更好的去确保自己的训练量安排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因为正常情况下,我们训练完某个肌群后它的增长是在训练后48-72小时内完成的,而如果你在3天后,还是存在恢复不足过于疲劳的情况,那就说明你上一次的训练量,对于现在的你而言是有所超标的,但如果你一周只练一次,就不一样了,你有一周的时间去恢复,所以你就很可能安排了超标的训练量而不自知。
因此,你需要先找到问题所在,比如你的下肢日(也可能是上肢)训练量是否太大:
比如之前你是一次练腿做6个动作25组训练,这对于一周的恢复时间是合适的,但在上下肢的安排里,我们只有三天的恢复时间,那么3-4个动作,15组左右就可以了。(大致举个范围)
不过,当你刚开始尝试新的训练形式,由于适应性不足,所以在刚尝试的2-4周内,即使训练量安排的不大,你也可能会在进行一周的第二个循环时,发现自己有一定的肌肉酸痛或是恢复不足身体疲劳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你的肌肉酸痛跟疲劳程度,没有到身体难以承受以及活动比较明显受限的程度,那么我建议你按照计划继续训练,但是降低你使用的重量跟训练的困难程度,比如你本来做5组8次的卧推,用的是80kg的重量,非常吃力接近力竭才能完成,那么你可以用60-75kg的重量,来完成同样的5组8次。
(简单点说,如果就是有点酸有点累,你可以继续练,重量相对可以更接近常规训练重量;如果是很酸很累,那就多休息一天,或者用更轻的重量训练,更安全也能更好的保证效果)
类似的问题还有
除了肌肉酸痛外,在采用上下肢跟推拉腿这样分化时,同样的问题可能还有:1.每次训练的充血感/泵感都没有原来强 2.训练完的疲劳感,没有原来强
其实上面的说明已经很好的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由于你要更合理的安排训练量,你的恢复时间更短,所以你现在每次训练日,每个肌群承受的训练量是没有之前五分化时的一次训练量大的,因而没有之前一样的充血跟疲劳感是很正常也是我们想要的,因为你马上要面对第二次的训练。
你训练是为了取得进步,而不只是为了感觉良好或者是练到累,而且当你取得进步之后,你会觉得感觉良好,等你这样练一个月,你也会感觉累,好东西会来的迟一点而已。
这几天一直忙着写长篇大论的干货,都忘了提醒大家,Crispy Studio新款短袖即将上新,先小小的预览一下,一波好货即将来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