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完了购买渠道,跟知道自己的需求是在你选购补剂时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做好这两点之后,我们来谈些更细节的部分。昨天的内容戳这里——
首先就是品牌了,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点很难选,会怕选到的品牌不够好,用了没效果,其实这真的没那么难, 从实际效果的角度来说,说实话,使用同一种类别的产品,你是选择品牌A还是品牌B,尤其当它属于同一价位,在竞争关系的情况下,对于普通训练者,根本不会给你的健身效果带来什么差异。即使到了苛刻到不行的职业竞技程度,带来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我想都可以忽略不计。(当然比如一款产品有你不能食用的过敏原那另说,但这跟品牌关系也不大)
当然品牌并不是不重要的,更多的我们放到之后再说,我们先来说下怎么去更深入的了解一款产品的好坏。对于补剂而言,只要你能仔细去阅读包装上的以下几个信息,那么你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它:
(看懂补剂,基本上市面的食品,营养品你都不在话下了,实用技能!)
营养元素含量Nutrition Facts
读懂这张Nutrition Facts(有的可能名字不一样,但代表的意思是一样的)你就会知道你所使用的每一份产品中都含有了多少营养元素,比如碳水,蛋白质,脂肪这三大营养素的含量,这是对于蛋白粉跟增肌粉比较重要的。对于其他补剂则会标注有效成分的含量(在这个部分可能会有很多你不了解的名词出现,可以自己上网搜一下),另外还可能会有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胆固醇等的含量。
虽然一般同类别(尤其越细分的情况下,比如光乳清蛋白就分浓缩,分离,水解三类,售价跟蛋白质含量都不一样,跨类别是很难比较的)的产品营养元素含量差别不会特别大,但是在比较之后很可能成为最后决定你买那款产品的重要因素,简单举个例子:你在比较A蛋白粉跟B蛋白粉的时候,同样都是5磅装,一个售价400元,一款售价450元。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虑,你会觉得同样重量,又是同类别的产品,那应该是400元的A更高吧,但是你没想到的是A蛋白粉的每勺35g中只有20g蛋白质,57%的蛋白质含量,而B蛋白粉每勺35g中却有25g蛋白质,71%的蛋白质含量。这样在获得同样是一磅蛋白质的情况下,B蛋白粉你付出了126.8元(450除以(5磅乘上71%)) 而A蛋白粉却付出了140.4元(400除以(5磅乘上57%)),反而获取成本更高,即使A蛋白粉本身的售价是低于B蛋白粉的。
虽然你可以说A蛋白粉中含有的更多其他物质也都是有价值的,但从你购买蛋白粉本身的角度来看,你肯定会希望能收获更多纯度更高的蛋白质,而不想要太多其他的如脂肪,碳水这样的成分。(当然严格来说,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区别也没有那么大,尤其纯度越高的产品往往价格会有更大程度的增加,蛋白质含量低大不了多吃一点也没事,看你自己需求选择就好)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同样都是30份的肌酸产品,但有的一份可能有10g肌酸,有的一份才5g,尤其是胶囊类的产品,有的虽然看起来胶囊数很多,但常常有效含量偏少,一次吃个6颗,一天吃三次,那么几百颗也不过很快就吃完了。而这些信息,你都可以通过阅读营养含量表来获得,从而更好的比较两款产品。
配料/配方/具体成分表
在看完这张营养含量表这张最显眼的成分表之后,你别觉得就已经完事了,在这之外,我还强烈大家再去翻看一下包装,找一下Ingredients/配方,含有的其他成分以及过敏信息等相关的字样,这能够让你更加清楚的知道这款补剂的构成,就像是市面上其他食品上会有的配料一栏一样,通过它你就可以知道是否含有你可能不能服用的过敏原(比如鸡蛋 牛奶 坚果 豆制品等)它的原材料到底是哪些,里面是否有甜味剂,色素,香精等添加剂(当然即使是人工添加剂也不代表问题,对于现代食品工业而言这是很正常且合理的)
而有的产品虽然在标注的营养含量上好的,但可能在配方上却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补剂品牌,产品配料里面会有蛋白粉矩阵,分别拿不同种类的乳清蛋白混在一起,分离,浓缩,水解乳清都有,然后在宣传的时候却直接冠名为分离乳清蛋白粉,但其实蛋白质的纯度跟质量却是比那些真正好的分离乳清蛋白粉要低的。虽然在实际使用中对于普通训练者区别是很小,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应出厂商的用心程度。
注意这部分的信息往往没有上面的营养成分表那么的好找,但是对于你真正了解这款产品而言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你就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这款产品到底适不适合你,有没有你不能食用的原料,成分组成是否合理。
其他信息
在营养成分表上你往往还会看到% Daily Value占每日需求百分比这一栏,这是拿来参考该成分的含量对于一个每日2000大卡摄入量的普通人而言,占他们每日需求的多少,这个标准相对而言对于健身人群没有太高的参考价值 ,因为这个比例是建立在普通人的通行营养需求上的,跟你的实际需求往往由很大区别。
另外还会有One Serving一份使用量:一般补剂如果是粉状的都会配勺子,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勺水平填满的分量就是一份食用量,是多少克也会标明。而如果是胶囊或是药片的话一份使用量标注的就是一次的建议服用量,当然有的可能会根据体重跟训练量的不同,一次使用1份以上的可能性也存在。
其他在包装上还会有像是使用方法,时间的建议,还有效果的宣传等等,我个人觉得还是看看就好,重要的是你得了解到自己的需求,我简单说的话就是使用时间区别很小,用量看个人需求,宣传的效果往往是达不到的,就这样。
品牌跟口味到底多重要:
就像是我们平常穿的衣服或者喝的水,你穿3000块的衣服,喝20块的进口水,就能比穿300块衣服喝2元国产水的人练得好吗?起码在我看来,这是不会发生的,性价比,是对于绝大部分人在消费时一定要考虑到的,但是在消费升级的现在,我想大家买东西,也不完全都是奔着够用,最具性价比来,我想没有人会不在乎东西价格,但是这却不一定会成为你选择某款产品的决定因素,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市面上卖的最好,最受人欢迎的就会是那些无口味的,性价比总会是最高的补剂产品了。
这其实跟买车,跟买一双鞋,一款口红都是一样的,会考虑品牌形象,代言人,风格,身边人的看法,甚至包装的颜色,宣传口号等等,都会影响你的选择,这些在补剂市场当然一样是存在的,(实话说,我曾经因为喜欢steve cook所以特别支持ON,当然他们的产品也确实很好,也曾经因为喜欢kai greene而去尝试他代言的品牌,虽然明知道一看就不怎么样..)而且对于补剂这样入口的产品,还有些更实际而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口味。
的确口味可以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但同样它也可以变得比较客观,使用不同的甜味剂跟增稠剂不会影响主要的营养配比,但带来的口感跟味道都会有所差异,而这反而会成为你能不能喜欢上一款产品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前面讲过,互成竞争关系的产品其实实用区别真的很小)
而在你没有尝试一款产品前,网上你看到的产品评价也能成为参考,如果你保守的话,你可以选择口碑更好的产品;如果你像我曾经一样比较激进,那么你可以不断的更换品牌,比如蛋白粉,就算一个月喝1桶,一年你基本也就能把那些主流大品牌的产品给尝试过来了,虽然买不到自己不喜欢的就是种痛苦..但这个体验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觉得当你成为这样一个补剂使用者之后,你才会真的知道使用补剂最最需要在意的点是什么,就是你到底喜不喜欢它,对于这点每个人所考虑的因素可能都不一样,(比如足够有性价比,牌子够好,代言人够帅等等,对于我而言你,好喝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喜欢,就是足够适合你的产品。
最后要注意的是,虽然作为补剂想上市销售需要符合相应的卫生检疫跟生产标准,但一般相关的组织跟条例往往对于膳食补充剂所设置的上市门槛是比较低的,只要符合安全标准就可以进行生产销售,这显然并不代表这些产品的宣传效果,可靠性跟安全性就一定有了100%保障(所以有的补剂包装上会有像是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免责说明),我简单举个三鹿奶粉这个或许不太恰当的例子,相信大家应该可以更好的理解,所以不管是对于多么可靠的品牌跟他们生产的商品,(注意是商品!)消费者本身也还是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养成阅读产品标签跟外包装上内容的习惯,对于自己并不了解或者没有足够把握的信息,适当的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这才是保护自己跟不花冤枉钱的不二法门。
当然我们得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这包括了性价比,渠道跟品牌的可靠性),但当差别不大的时候,你就可以有一些自己购买的倾向性了,你可以有的选择很多,按照我这两天所分享的筛选顺序,一步步从渠道,到自身需求,再到品牌,到比较营养成分跟原材料,再到产品包装,风味等等,相信你在选购补剂的时候再也不会懵逼。
关于蛋白粉的团购活动,视频里我已经讲了自己的看法,多的还能说什么呢,感谢各位对我的信任,目前100桶售完了没关系,我又给大家争取到了100桶团购价!还是15号截止!
我们辛勤的客服小江昨天加班到1点还是觉得非常吃力…所以这边放出两个二维码,再加上淘宝crispy studio的客服,都可以进行咨询购买!
还有,微博抽奖活动别错过了!
最后安利一个哥们很用心做的公号:gymtube(微信公号搜:gymtube)
这个公号主要是汉化国外有用的健身视频,帮助英语不太好的健友学习健身。
公号主编:黄展煜
美国力量与体能协会私人体能训练师
中国运动营养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