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下我们教练部内部学习考试(对,还考试)的内容和答案。
非常有实用价值,就是如何具体去适应和调整使自己的身体恢复速度咬合训练量,实现最大化进步速度,突破平台。
下面是真题
⬇️⬇️⬇️
对一个长期本能训练(不系统,觉得哪里不足练哪里)的会员遇到平台(体重,围度,力量全面停滞)要求教练员帮助其突破平台,写一下评估-计划制定-具体操作流程
下面是答案解析
⬇️⬇️⬇️
平台期成因
微型周期过长(各种因素导致的恢复能力减弱)
训练安排不系统(大肌群刺激不足,小肌群训练过量导致整体疲劳累积)
总结:维持进步的合成类激素不足以及操控分泌的神经系统疲劳(也就是微型周期主要恢复的)
以下我们把激素水平等的恢复能力统称为“微型周期长度”
微型周期长度的决定因素
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
1、年龄和相应激水平—越早开发,激素水平越高,青春期训练者开发早,激素水平高峰期,进步最快。
2、饮食(饮食因素特別是脂肪对炎症维持的时间长度有一定影响)
3、睡眠(睡眠充分可缩短恢复周期)
4、遗传因素和体质等——天生高瘦的男女,可能在整体激素水平上吃亏
5、训练的量、强度、密度等因素—(大肌群刺激不足,小肌群训练过量导致整体疲劳累积)
6、GPP(決定承受训练的能力和从训练中恢复的能力)--健美训练、力量训练通常需要做一定量的心肺、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
7、季节、天启、光照、温度、湿度至经纬度(影响睡眠)
8、工作压力、精神状态(心理)、生活习惯等
知识铺垫以后就是操作流程了
第一步:评估
1. 询问会员/自己是否有良好的恢复外界环境
(导致结果:A总体疲劳难以恢复):
1. 睡眠(时间是否充足;探测其晨起时的脉搏(年轻人55-70;老年人60-100);有无失眠;白天嗜睡;是否昼夜颠倒,有熬夜习惯)
2. 饮食(随意饮食or刻意饮食,容易出现在瘦人增肌困难上,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量。)
3. 生活工作环境:是否最近有额外压力源(工作,备考,结婚,亲人去世)or神经性疾病,女性经期紊乱,情绪波动大。
4. 气候:夏季4-10月属于低潮期,容易恢复差;11-4月为高潮期,恢复力强。
2. 询问会员的自身恢复能力
(导致结果:A总体疲劳难以恢复):
1. GPP:可以简单询问1000米/800米成绩,至少达到4分30秒,如果为了前期的基础可以要求自己跑到4分钟以内。
2. 遗传因素:是否长期就是高瘦类型,基本青春发育后没有增加体重。如果是就要调整心态,接受自己的进步速度。
3. 观察训练的总量、质量:
(导致结果:A总体疲劳难以恢复;
B主项量不足)
1. 训练动作:力量成绩建立在动作严重变形之上,打回重造。导致——A,B
2. 加重速度: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每次训练都可以加重(1-1.25kg单边但是遭遇平台,一般就是训练量累积不够,堆量就可以)。 导致——B
3. 平时训练复合动作占比:平台期训练通常为多个小肌群分摊到多天的极细分化,亦或者有一个主项+N个辅助项,总之一次的主项训练量严重不足,这样的调整训练计划就可以,增加到每次训练课2-3个主项复合动作。
导致—— A,B
4. 三大项成绩:训练2年左右,没有达到深蹲1.5倍体重;卧推1倍体重;硬拉1.5倍体重即为不合格,力量基础薄弱,肉量不足。导致——B
5. 单次训练时间:如果单次训练时间经常超过1个半小时则为单次量过大,需要减量,突出主项。导致——A
第二步:评估结果输出对策
如果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
A总体疲劳难以恢复
(对策:增加恢复条件,缩短微型周期)
1. 睡眠:增加,减少熬夜,十分有效大幅度缩短周期。
2. 饮食: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达到45%-60%的总摄入。运动可能达到每公斤体重10g,可供参考。
3. 生活:对待普通人,这个原因比较少,除非真的造成了极大精神压力,那么这个阶段只好打酱油,和生活妥协(没办法,不能辞职吧)。
4. 气候:这个对待进步不大的中级新人,没有很大影响,但是不排除在各种因素下也会成为一个影响因素,建议训练者把大重量,高次数的大强度,多复合动作训练多安排在冬季;夏季,安排更多的划水,孤立上肢,休息为主的训练模式。
5. GPP不足:这个没得说,回去补上。
6. 遗传因素:这个主要针对一直瘦高的人群,适合走复合动作为主,低频(一周三练左右),高碳水,少做辅助的策略,少吃富含欧米茄3的脂肪。
B 主项训练量不足
(对策:精简计划,突出主项,关注状态)
1. 修正计划,增加主项训练量,一节课至少加入2-3个复合动作。
2. 尽量选择现行优质计划,类似5*5等
3. 在动作不变形的情况下,可以测试一下三大项极限,如果动作完全不好退回去先修正动作,一周以后再从1开始。
4. 极限测试结束,从70-80%开始做组,加重速度和节奏,在保证动作质量下可以根据RPE等级来决定(见下表/图),一般其实状态下强度和训练量控制在rep8,保持训练一段时间使训练难度下降到rep7-6,即可加重,一般一个重量需要适应3-6次课。
5. 随着规律训练,遵循课表,自然可以发现,适合会员进步的重量、组数、次数。
第三步:时刻监控
在使用rep的同时,
训练前中后观察会员状态:
运动中过早疲劳
运动能力下降
情绪不稳定
训练欲望减低
休息状态心率增高
休息状态下血压升高
运动后恢复缓慢
食欲差,体重下降
女性月经失调
睡眠障碍:入睡难、早醒
注意力不易集中
如果同时具备以上症状中的3-5项,可能表示有过度训练的问题。
需要增加恢复(见第二步A)/减量(安排减重周、减量日,减少组数,降低加重频率,见第二步B)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