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授权转载自【创意果子】
微信号:cygz999
“一个死脑筋的怪小孩。”——金世佳
我想,看完上期《我就是演员》,没有理由不圈粉金世佳的。
就连,当主持人问到“为什么来参加这个节目”。他却说(大概意思):
“我一直都为自己而活,这次为了让身边的人开心(大家都鼓励他参加),所以来了。”
这段“相亲式的自我介绍”,更是呆萌实诚。
而他和演员宋轶,演绎的“催眠大师”的片段,一个表演完美无缺,一个从容不迫,各有张力。
特别是淋雨这段,就如导师章子怡言,这个舞台下过无数次雨,这次是最贴切恰如其分的。(一改我们印象中的“展博”)
其实,只是观众不忍“忘却”那个“傻愣”的陆展博,他一直是那个为表演艺术而寻求内心答案的金世佳。
一个不说假话,甚至率真得与这个世界有点“格格不入”的意味。有着娱乐圈,可能准确地说,社会人身上少有的“赤诚”。
金世佳vs宋轶《催眠大师》
或许,大家认为这个演员“最酷”(引起关注),莫过于和王传君同辞演“爱情公寓”大电影。
尤其,他这段对王传君的告白:
「我告诉他演员最重要的是要有“羞耻心”,不能什么戏都拍,什么面都露,什么热度都蹭,我们“演戏”是为了能守护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作为“人”的底线。」
这番话里,有彼此的惺惺相惜,有老友的祝福,也有他们对世俗世界的抗争与坚守。
我们都知道,前段时间王传君凭借电影“我不是药神”,让大家惊艳一把,终于不再是那个“关谷神奇”。
他留起长发、蓄起胡须,跟随内心世界,追寻属于自己的演员之路,纵然被人忘记,没有戏接,但绝不“随波逐流”。
可能,从那句“我不喜欢”开始,他俨然就是“与众不同”的。
与此同时,当媒体“不怀好意”再次问金世佳,为何不参演爱情公寓大电影时,他真诚说道:
“那个时候啥也没拍过,人家说拍电视剧,就去了,人家让你干嘛你就干嘛。其实我对《爱情公寓》没任何偏见。我是觉得我现在和我20岁时,完全是两个人。
那个时候我能演成那样,但是现在我不行。而且我觉得在那个年龄段,在那个特定的时候,陪伴着大家过得日子,是一个回忆,回忆是美好的,回忆就让他在回忆里就好了。
这么多年,我和观众都在往前走,你把他改成另外一个东西,大家也不接受。”——来源《新京报》采访
不得不说,他们身上都有那股倔强不服输的文艺劲儿。
而且,更戏剧化的是,18岁以前的金世佳还是一名游泳运动员,曾拿过全国青年锦标赛的亚军,而当05年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消息传来时,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也正是那时,一个人改变了他,就是日本演员田村正和,爱上他的表演,决定走上演员这条路,并凭着股子热情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竟然被录取了。
之后,也就是大三的时候(2008年),他参演了《爱情公寓》,那个原本是为了纪念毕业的作品,居然出乎意料地火了。
我想,如果是换做你我,大概会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在演艺路上趁胜追击,从此踏入演艺圈,演戏,当个万众光芒的明星。
但金世佳却不同,相反人生太顺,他则会有种危机感,感到彷徨、迷茫。
当所有人都期待这个大男孩绽放光芒时,他却选择在事业红火期“全力而退”,毅然去日本留学,放下名与利,只为学习更高的表演艺术。
哪怕家人不支持,哪怕揣着并不多的演绎费和广告费,注定是趟“苦行僧”,也绝不回头。
或许,老师那番话给了他鼓励:
“表演是一门艺术,但是演员是一份职业。
你的一生会出演很多作品,可能有几颗像珍珠般光华耀眼,也会有一些,像砂石一样磨人,但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自己有多坚韧。
如果你现在犹豫不决,不如换个环境去体验生活,你还年轻,不怕输。”
大概那句“趁年轻,去折腾,不怕输”这三个词,深深烙在了金世佳的心上。
所以,他孤身一人去日本大阪艺术大学舞台表演研究所进修。
在日本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曾当过酒保、送过报纸、以及送牛奶、做饭团、洗杯子、帮寺庙和尚做法事……各种各样的工作都做过。
而为了省钱不吃午饭,只能靠着饮用可以直饮的自来水喝饱,然后等着身体里的糖原转变成血糖来度过饥饿难耐的日子。
虽然,那几年很清苦,但他很充实。而当金世佳回国时,错过了《爱2》,甚至同组的演员都有了些名气,他也从第一部的主角变为配角。
但他从未后悔过,每当有人问及时:
“我都会回答他们,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树,他们这两年看起来枝繁叶茂,我就是原地不动,很不起眼,但是我在你们看不见的地方根扎得更深了。”
而在参演完《爱3》、《爱4》后,他并没趁着“热流”急于回归影视,则是选择挑战磨炼演技的话剧。
2011年主演《填字荒》,2012年演出《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说到自己对两这话剧的感触是,金世佳认为:“一部是用安静的方式表达燃烧的情绪,一部是用燃烧的方式表达寂静的无奈。”
然而,给观众冲击力最大的,还数14年,他出演的电影《一个勺子》中“勺子”(傻子)一角。全剧仅一个台词,靠表情动作,来传递情绪让人物升华到高潮。
除此之外,为了这部剧,金世佳开拍前就剃了光头,一个月不剪指甲,半个月不洗头,脸上抹着混合泥土,嘴都张不开,只能用吸管喝一点流食。
其实,近几年关于他银幕上的角色,能给人印象深刻的不多,甚至有些评分不乐观。自己也有纠结和停下来的想法,但当蔡康永跟他讲:一个好演员不去演戏,怎么让人知道他的演技。
尽管,电影《吃吃的爱》蔡康永三顾茅庐,才说动他,甚至那时金世佳直言:
“我说你这个戏没有必要找我,第一,那个角色也不难,就是生活戏。
第二,我也不红,我也没什么人气,我也不愿意做那些骗人的事情,整天做一点虚假的事情。”
而最后打动他的却是,蔡康永那句希望能给徐熙娣一个“安全感”,有一个真正的演员,站在她身旁,去把这个东西发挥出来。他说,好。
他并没有在这当中权衡过多,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意,接自己想接的角色,演自己想演的电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如既往的“自私”的做自己。
当你了解金世佳,或许,你会认为他是一个绅士。
在他身上有股独特的气质,腼腆、羞涩又沉郁的外表下是一股执拗的劲,对表演的不懈追求。
他可以随时背出斯坦尼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但又转眼告诉主持人,斯坦尼代表的体验派在中国有被误读的成分。还可以信手拈来向观众普及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哲学流派如数家珍。
大概就是那种,越了解越好奇,越想探究他的内心世界。
正如金世佳信念的:「一诚可以抵万恶,真诚的面对自己,诚恳的面对生活,不要说假话。」
从2016年参演了话剧《狂飙》,他就坚持不说假话,“我可以选择不说话,但如果开口我绝对不说假话。”
金世佳在话剧舞台上,演绎了《国歌》词作者田汉的曲折一生,如何为了追寻戏剧人生的坚韧,更是大获好评。
而他则表示,在自己状态最不好的时候,是田汉用自己的一生为他指明了方向。“我虽然只是演戏,但是我觉得我就是他。诚信不死,狂飙不止。 ”
“真正用心做舞台剧的排演有一点是银幕永远没有的——排练时一种类似把人逼疯的感觉在排练厅里,我痛恨但是无奈,回到家躺在床上又似是而非的享受这种被逼入绝境的状态。”他说道
享受并投入着,执着且坚定着。
不仅如此,2016和2017两年,他又跟随法国戏剧大师Philippe Gaulier,继续学习研究表演。《演员》里“演戏是假”的笃定观点,也是从这里发芽而来。
就算,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金世佳,在北京孑然一身地漂着,没房没车没名气也没有固定收入。但他的灵魂却是自由丰满的,没有丝毫慌张、纠结。
就像那句:不能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一条路,人生就会变得卑劣。
去做最努力的自己。
而且,在而立之年时,他有写过一篇微博,一篇关于自己作为演员的感悟:
如果,你去看他的微博,发现金世佳喜欢用诗来表达生活:
而且,他的诗没有那么多雕琢,却在质朴中透出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难得的不只是对自我有一种不舍的追问,难得的更是对生命有一份诗性的感悟。
不过提到他写的诗,小编的第一反应就是孤独的根号三本人啊!
无论是浮华的演艺圈,还是花花绿绿的网络世界,对年轻人来说,诱惑和盲从太多,清醒的人却太少,特别是深陷混沌却还有及时止损的清醒,更显难得。
做自己、认识自己,何其容易、又何其难,却何其重要。
不负韶华、不枉此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