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需要考虑的4种因素
当身体适应现象发生时,我们有四种角度去尝试和审视自己的训练内容与计划。【公共平台:健身搞肌】
动作技术的适应
每个训练动作的技术掌握程度,也受到身体适应能力的制约。在最初锻炼时进步会非常大并且快速,但是随着身体对动作模式的适应,动作技术本身进步的也会放慢。例如,从空杆卧推到50公斤卧推进步很快,动作学习的也很快,但再往后,动作技术的提高就开始放慢。
应对建议:
当一个动作的技术出现停滞时,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的动作技术互相提高技术能力。例如窄握平板卧推和上斜卧推就可以提高平板卧推的技术能力和理解,当然不断精进每个动作的技术能力和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肌肉体积的适应
当长时间使用同一个动作针对局部肌肉束进行刺激后,因为肌肉疲劳的原因会激发身体的应激反应,让肌肉体积停止增长,而且肌肉疲劳和过度会进一步导致无法增加训练量和训练损伤,更加影响肌肉体积的增长。
应对建议:
改变动作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针对目标肌肉束改变针对的训练动作,重新建立肌肉的适应。并且增加蛋白和谷氨酰胺等恢复类营养的摄入,帮助疲劳的肌肉快速恢复。
神经系统的适应
爱好者经常会说“冲冲重量”,从而想取得更多的增长和进步。但是,我们的神经系统也会对大重量的训练有适应反应,对刺激进步的效果显著降低。
应对建议:
可以适当的安排训练的阶段期,例如8-12周以重量适中,高次数高组数为主,接下来的4-8周以大重量低次数为主,交替进行,让神经系统减少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还可以借助氮泵类的产品,让神经系统有不一样的刺激。
关节的适应
总是用固定的训练动作和方法长时间训练,全身的关节和相对关系会产生适应,从而影响身体能力的进步和伤病,所以这个时候改变对于全身的力学结构影响颇为有益。
应对建议:
最常见的手段就是通过负重策略、动作选择和动作节奏或速度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改变。
1 负重策略
在之前的《负重原则》文章中有过介绍,通过组数、次数、组间歇和强度等因素的选择和改变,这里不再赘述。
2 动作选择
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在原有的动作上做相对小幅度的改变,例如由站立变为使用训练凳,同样的动作由哑铃变为钢索或同样的动作握法的不同。
3 动作节奏和速度
离心退让时的慢速控制,向心时的快速爆发,或者两个过程的速度一致,动作执行的时间长短,中途停滞等等都是改变动作节奏和速度的很好方法。
上面这三种手段交织使用,就可以制造出无穷无尽的变化策略,时刻记住在计划中搭配使用。
关于改变的一些注意
适应还是改变
有些停滞是因为身体有某些薄弱环节导致的其他部位停滞不前,这种情况要找清薄弱的地方针对性训练,只通过改变原则收效甚微。
变化的太过频繁
变化的原则是在长期进行训练后,明显发现增长停滞现象后再采用相对应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每次训练或者每周都必须要有很多的变化。(一般是8-12周为一个周期)
目标对应手段
不是改变就一定是对的,例如增肌期就用增肌期应该使用的动作模式、负重模式、节奏和训练量等等,如果是增长力量期也要使用相对应的,两者不能混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