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多数人的认知来看,健身就是力量训练,特别是到健身房进行器械训练。但是我们一直说健身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些健身入门的知识,谈谈健身运动应该注意的一些理论。
什么时间适合锻炼?时长多久为宜?
我觉得没有最合理的时间段。如果有,准备活动充分之后的时间是最适合练习的时间。好的准备活动有个特征,就是呼吸更通畅,感觉身体也更轻盈。
练习时间安全起见可以是1小时以内,如果有比较多的经验和好的耐力就没有必要在乎时间,以动作质量更好为导向逐渐去细化感受。而一些常年精细练习的人会不记得时间,最后自己觉得够了就停了。
无器械健身最适合从练哪里开始合适?是跑步吗?
如果跑步可以让自己放松和感觉到振奋的话,就可以从跑步开始。没有对所有人都合适的练习,不同的人群应该有不同的起点:
● 健康的,有运动经验的人从蹲,弓步等下肢基本动作开始练习比较好,可以帮助稳定一些跑跳的基本动作模式,减少损伤风险,提高运动效率。
● 健康的,没有运动经验的人从爬行动作开始练比较合适,可以很好提高协调性和身体稳定性。
● 平时精神和肌肉都紧张,身体也比较弱的人,从一些地面滚动动作,基本拉伸动作开始比较好,这样可以帮助强化身体感受,让自己变得柔软和灵活一些,这样可以顺畅地去进行力量训练。
初学无器械怎么尽量减少运动受伤?如何更好的实现运动保护?
有一个重要前提是:场地安全,必须做好准备活动
初学时你可以:
● 支撑面积从大到小
● 从慢到快
● 负重轻到重
● 学会顺应重力,减少不必要的肌肉紧张
● 学会维持重心,减少不必要损伤
场地安全。虽然可以随便找个场地,但基本前提是场地要安全。如果在草地里跑步,可能踩到石头扎脚,还有公园的啤酒瓶也会扎脚造成伤害。
速度从慢到快。徒手训练更多的能让我们找到身体整体发力感觉,动作更轻松,快了就会乱掉、失去感觉。做慢一点,一个关节带动另一个关节活动,连成一个整体,之后再快起来。
负重从轻到重。徒手训练也有负重的,双腿到单腿,双臂到单臂支撑,轻重之间转化对练习有很大帮助。
顺应重力、维持重心。这是徒手训练最核心的部分。顺应重力能减少不必要的肌肉紧张。就像上面跑步一样,如果重心整体往前倾,那么可以顺应重力;如果自己主动向前,但身体向后,会比较累的。比如深蹲维持重力。有的人中心在脚后跟,却没有发觉,导致髋关节的活动范围过大,导致伤到腰。蹲、站的动作,尽量中心维持在足底。
练之前,需要先去矫正身体姿态吗?不然的话,很容易受伤和动作不达标是吗?
纠正体态再健身?很多人都有这种困扰。大体来讲,(体态不良)每个人都有点,健康的没有疼痛的状态可以不必要纠正。如果你的身体是个健康的状态,可以慢慢尝试多样的训练。
很多人受疼痛困扰(非病理性疼痛),到医院检查看不出什么结果。这个可能需要纠正体态。有些人认为先要纠正体态,要不什么都做不好,其实内心很痛苦的。建议嘛,可以通过在纠正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身体,感受到身体动作的如何完成的。
在进行体态纠正的人,可以练习一些地面动作,翻身、滚动、爬行、体前屈动作等。大家可以感受更多如何使身体安全的东西,重新经历这个过程,让身体和心理都放松,学习如何做好“动作”。
进行局部减脂时为什么达不到理想效果?
没办法整体发力,局部的肌肉紧张,无法参与动作。建议大家好好学习去完成一个动作,感知身上的关节如何活动。
可以做这个尝试:
跪姿支撑,膝盖和双手支撑身体、四个点压力均衡,重心维持在中间。头放松,上身向右侧旋转,体会左侧膝盖的压力和右侧手臂的压力会增加,左侧的手臂会自然下坠,右侧的胯会自然往上提拉。头部带动关节联动,类似的小练习体会身体联动,这样局部和整体就连在一起,在训练时也更高效。
对久坐的上班族,首先该如何调整坐姿?
首先应该经常换坐姿,避免肌肉僵化在一个位置。长期练习之后可以体会到坐姿和传统站桩动作一样,其实不是固定不动,而是一个由呼吸带动脊柱与肩胛、骨盆活动,进而带动全身一直保持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最终应该靠呼吸自然地维持身体动态平衡,以此来保持精力集中和身心放松。
网上有些正确坐姿的图片,按照做的话可能会累,会误导我们。其实图示只说明了一小部分,现实情况是合理的姿势要靠呼吸维持,不要让臀部受力过大。变化你的坐姿,不让肌肉在某一位置长时间收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