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健身的往往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目标,为了达到目标,那就得有一些自己坚持的原则。可是,道听途说而来的“原则”未必就是科学的,最终没达成健身目标是小,挫败了自己健身的信心才是最致命的。下面来盘点一下健身界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我只想减肚子,别的部位请保持原状
许多人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在某个部位的专项训练动作上,目的只为了那个部位的脂肪能够快快减少,然后心理默念:我已经这么努力,一定要瘦下来,而且只要它瘦下来。我想说,抱歉,现实可能会给你一记闷棍。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脂肪之所以能够增加全是因为热量过剩,也就是进入人体的大于了人体消耗的,而脂肪的囤积是全身性的,并不会因为你不运动腹部全部长到你的肚子上。不论你做何种动作,那仅仅是在训练相应位置的肌肉,并且伴随着全是的糖分与脂肪的消耗。
醒醒吧,下面我要说最有效的减脂方法了。所谓最有效的方法自然要遵从人体的规律而言,既然做什么都是会消耗全身的糖分与脂肪,那么最正确的方式就一目了然了——通过全身的大运动量训练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一旦加快了,人体的热量窗口也会变大,脂肪的消耗自然也就增加了。
误区二:练得越多,效果越棒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凡事都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可能就不适用了。
《运动训练学》中提到过一种理论——超量恢复,也称“超量补偿”。是指训练结束后,身体机能恢复过程的阶段之一。此时,机体在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不仅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先水平。在休息调整一段时间后,又回归原有水平。运动量越大,消耗的物质越多,超量恢复的程度越明显。可见,大运动量之后的休息是整个锻炼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赶紧重新制定自己的训练计划吧。
误区三:练得这么狠,多吃一点也无妨
好不容易用汗水换来了卡路里的消耗,反手就点了一单烧烤外卖,说服自己的原因就是锻炼过后要好好补充能量。拜托,这种前进一步,再倒退两步的事情可不是健身界所认可的。
脂肪堆积的原理很简单,当你摄入的热量超过支出的能量时,人就开始长胖。无论是你为了减少你大吃大喝的罪恶感才去健身,还是为了补充健身消耗的能量才选择大吃大喝,这都是不可取的。健康的锻炼一定包含健康的饮食习惯,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甚至能够让你的锻炼变得事半功倍。
误区四:我今天练大腿,明天练腹部,后天练手臂,大后天练...
这种训练方法称作“分化训练”,也就是短时间内只训练某一块肌肉群,这确实是一个蛮科学的方法,但这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分化训练的特点在于它要求你必须有超高强度的训练量,假设你一周只有一天锻炼大腿,那么你的大腿将有六天时间来进行恢复,显然,超高强度的训练跟大多数人不搭边,分化训练自然也就不适用于所有人了。
不论你是想减脂,还是想增肌,但只要你在健身界,那么你一定要遵从科学的训练方法,谣言什么的,都让它见鬼去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