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有人询问到底在健身时该如何选择重量,要用多重,做到什么程度最好。
尤其是新手总是会想在这个问题上找到明确的答案,生怕做错,但只要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明显会因人而异、因动作而异、因目的而异,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每个人所具备的运动基础不同,虽然都是第一次进健身房,有的人可能之前打篮球练短跑拳击,偶尔再做做自重训练,那么显然会比几乎不运动的人具备更好的运动能力,起点也更高 。
关于健身并不会有一个固定标准,只会有一个框架供你参考,具体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需要你去学习思考,然后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自己实践去做出调整。
那么到底要用多重,做到什么程度才好呢?
开始练多重的好?这明显是因人而异、因动作而异、因目的而异,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所以健身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有那么一个大概的框架你可以去参考。健身、锻炼也是一门学问,需要自己动脑思考,任何的理论文字都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启蒙者来启发你,具体的运用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完成。
首先关于重量的选择,具体到动作上,深蹲硬拉卧推比弯举侧平举使用的重量要重,做3次的重量比12次要重,这是常识按下不表。
当你面对一个训练安排,比如深蹲,3组10次,2分钟左右的组歇,有两种方式可以确保该选择的重量不重不轻刚刚好。
第一种就是拿极限重量的百分比来进行参考,比如训练中做10次的话,大概70%极限,15次大概60%极限,5次大概80%极限,当然这只是给个大致参考,根据动作,训练状态,具体训练安排的不同同样的次数选择的重量也会有所差异。30秒的组歇跟3分钟会不一样,做10组跟做1组也会不一样,健身可没有数学1+1那么简单明确。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或不需要测极限的动作,那么你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那就是尝试,实践出真知。
假设一个动作你的目标次数在10-12次,那么经过适当热身之后,你选择一个重量,然后尝试进行一组训练,如果可以很标准轻松的做到15次以上,那就太轻,如果能非常吃力但依旧动作不变形的完成12-15次之间,那么会是比较合适的重量。
对于更低或更高的训练次数,你只需在目标次数的最大值上加2-3次作为判断区间,然后套用刚才那个标准。如果第一组的完成次数就低于目标次数,那么太重,处于该区间则刚刚好,超过该区间则太轻。
你说你想获得紧致的身材所以做低重量高次数,先不说这本就是个误区跟效率更低的方式,关键问题是你没有取得任何的进步,你一直没有在训练中挑战自己,你可以也应该去尝试做30次或使用3kg4kg的哑铃,而不只是像打卡一样打完收工。这件事不简单,会经历痛苦充满困难,但这才是更快改变自己的方式。
重量很重要,但却又没有那么重要,所有器械都只是工具,真正造成差别的是使用的那个人。
因为轻重量的负荷让你的神经足以去感受和控制肌肉,让你能够体会到动作的每一个细节,肌肉的每一个发力点。过重的负荷不仅让你无法体会动作的细节,而且你很难标准地完成动作。肌肉是有记忆性的,一个动作重复多次后,以后就会本能性地完成它,这时候再使用训练重量才好。
本文整理自肌肉男训练营
还不是因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