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你和朋友同样开始健身,甚至你花费的时间比他要多,过了三个月之后你发现他的训练痕迹比你明显太多,肌肉围度比你大,块头比你结实,这时候你肯定会抓狂的问他:你小子是不是背着我延长了训练时间要不然就是嗑药了!通常得到的回答一定是一脸无辜的看着你:天地良心我没有。
结果你就是不信,其实人家真的没骗你,增肌这件事情不是单纯用蛮力解决的,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不是说你做得越多越好,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想要增长肌肉,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训练原则。
本期主题:
1.采用大重量 低次数
RM在健身中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你会听到用15RM做10次,表示你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选择15RM做10次就是你的极限,还有一种描述方法是比如哑铃飞鸟第一组15RM,这就等于说第一组15RM做15次。小重量固然可以重复足够的次数,但是在使肌肉增大这件事上效果并不明显。
想要肌肉得到最大的增大效果,正确做法是在你极限范围内选择大重量低次数的来刺激,研究表明5-10RM的负荷重量是最为适合增大肌肉体积的训练。所以下次练习时不妨在自己承重范围内选择最大重量,一组完成5-8次即可。
2.多组数练习
训练需要集中的反复练习,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没与任何效果。你不能想起来了就做几下或是随便敷衍的做了两三组,这样子最后的总量一定少的可怜,基本相当于每做,还不如把浪费的那点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必须专门抽出至少60分钟的时间来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低次数的同时提高组数到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纤维变大生长,同时肌肉需要恢复的时间也越长。
你的组数至少要达到肌肉“饱和”,衡量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同时外表肉眼可见的变大变粗。不要觉得做了两三组之后肌肉肿胀起来就达到了标准,那只是暂时性的充血而已。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训练组数,跳过这个“陷阱”。不过切记掌握好度,当你感觉肌肉疼痛的时候立刻停止,这样已经损害你的身体了。
3.充分伸展肌纤维
不管你是划船,弯举,卧推还是推举,都要保证你的动作范围是足够的,起始位置和动作顶峰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拉长,这样子能够充分伸展肌肉,让肌纤维的到最大限度收缩和伸展。同时为了让动作更深层次的刺激到肌肉,需要把训练的速度放慢,过快的速度不仅会导致动作发生偏移还会拉伤肌肉,毫无训练感觉。
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把速度尽量放慢,集中注意力去感受肌肉的每一次收缩用力。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集中能够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进来,把你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动作上,这样你就能随时调整自己的动作,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幅度够不够。比如在练习弯举的时候你可以眼睛盯着手臂,看肱二头肌慢慢收缩。
4.减少组间休息时间
想要肌肉得到更大的刺激?不妨试试将休息的时间缩短。HIIT和TABATA是众所周知的高强度训练,短短的十几分钟能够把心率提高到最大,让你全身的肌肉都参与进来。
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动作非常密集但组间休息很短,只有不超过20秒而已,想要肌肉块变得更大,就要这样子集中轰炸,尽量减少组间休息的时间,频繁刺激,反复练习,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当前的动作中去。
可以循序渐进减少时间,比如一般组间休息1-1分半,现在改成1分钟,接下来缩短到40秒直到更少的时间,提高自己的训练密度,在短时间内给予肌肉连续不断的刺激。
5.保持肌肉紧张
在整个一组的训练中,目标肌肉始终应该保持紧张的状态,不要放松下来,充分调动你的肌纤维,尽力达到力竭,能够提升训练效果。
在做到动作最顶峰的时候记得停留3-5秒,保持这种最紧张的收缩状态,做静力性练习,再慢慢放回原来的位置,这种做法能够让肌肉线条变得清晰明显。最简单的办法是当你做到最顶峰的时候心里默数6下。
这种方法对于塑造肌肉的饱满度和线条都有帮助,还可以作为突破平台期的一种手段。
6.多多练习大肌群
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拥有更大肌肉量,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不管你是日常运动还是体育比赛,力量的发挥一定都来自核心的大肌群,通过这些大肌肉再传递给肢体末端。并且大肌群的动作一般都是复合型动作,不同于弯举这样的孤立训练,能够同时让许多肌肉参与进来,寻觅更多的肌纤维,带动某些特定的肌群一起工作。
比如卧推,60%-70%的力量来自于胸大肌,剩下的30%则用到了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和肘肌,同时兼顾肱二头肌,前锯肌和前臂肌群等。建议在日常的训练中不要想粗胳膊只练胳膊,安排一些大重量的复合型动作:负重深蹲,杠铃卧推等,尤其是新手一定要先做大肌群的锻炼,这些动作都会带到一些小肌群工作,等到练习1-2月力量有所增长之后,可以将小肌肉训练穿插在大肌群动作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