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流传着一句话:“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饭后趴一趴,活到一百八”,可有些朋友听到的却是:“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
这么多的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为了证明这些流言是否符合基本法,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一起探索一番。
结论:饭后不宜马上剧烈运动,但可以适当休息一段短时间后(具体因人而异)散步。
即使是父母从小说到大的饭后锻炼不好,可他们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好?你说“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我还说“饭后不走也不趴,明天坟头摆菊花”呢。没有点干货实在说服不了人啊。
没有严格的实验报告指出饭后锻炼会有危害。那是不是说明父母就是错的呢?还不能急着下结论。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叫“饭后”?是刚吃完饭,还是吃完饭后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多?我们试着从其他的资料入手分析。
先说结论:
对于大多数人,饭后不宜立即剧烈运动
我们先看一下食物需要的消化时间:
“食物通过消化道需要的时间会随许多因素而不同,吃饭后约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胃部才会有一半排空,要二个小时胃部才会全部排空,让食物进入小肠。小肠一半排空也需要一至二个小时,食物到达结肠约需12至50小时,会随个别情形有很大的差异。”(来源于维基百科)
我们知道,食物的消化是需要血液来运输相关物质和供能。人体的总血液量是一定的,运动时肌肉会大量充血,相应的供向胃部的血液就会减少,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吃太饱了容易犯困也是一样的道理。再说了,如果吃太饱,又马上剧烈运动的话,容易导致腹痛,甚至呕吐。
还有一个解释: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为内脏运动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是既互相拮抗又互相统一。比如机体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减弱、相对抑制,于是消化活动受抑制;事实上,饭后应当保持安静,使得副交感神经兴奋加强,交感神经相对抑制,从而消化活动增强。——整理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
那么不宜立即剧烈运动是不是也不能运动呢?
●散步是好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吃完饭去散步而又不会感到不适,而有一部分人却会呢?我们来看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是英文的,标题为《每天需要在跑步机上走多久才合适》。
结论:
●散步提高了新陈代谢效率,从而能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但是吃完饭后散步并没有特殊的影响。
●散步能够帮助腿部肌肉的增长,也能提高新陈代谢速率,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散步提高了身体温度,从而提高了酶的活性,效果和上述两点相同。
整体来看,这篇论文是肯定散步的好处的。虽然其中指出完饭后散步并没有特殊的影响,但同时也指出散步能提高酶的活性,也就包括消化酶,那么肯定是能促进消化的。
从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中我们知道,饭后一个小时胃会排空一半,两个小时后完全排空。那么根据这点我们就可以大致确定饭后多久可以锻炼,进行什么锻炼。
饭后0.5h~1h
这时候胃部的食物消化正在进行中,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但在饭后进行短暂的休息后进行适当轻量的运动如散步,慢速骑行可以帮助消化,提高新陈代谢效率。这个休息时间因人和饱腹程度而异,像小编本人休息15分钟后进行骑行感觉非常良好。
饭后1h
此时胃部的食物已经排空一半,可以进行快步走,慢跑之类的运动了,但是剧烈运动还是不建议开始,特别是食用了较难消化的高蛋白或者高脂肪的食物。
饭后2h
这个时候胃部的食物已经排空,可以开展各种各样运动了,什么篮球啊力量训练啊,别浪费时间,都上吧。
但是,如果是8点钟左右吃完晚饭,2小时后就是10点了。这是身体就要开始进入休息排毒的阶段,不建议再进行运动了,这样的话不妨来个睡前拉伸放松一下一天劳累的肌肉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