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马甲线?从“晨型人”开始吧!
想要有逼格?从“晨型人”开始吧!
想要做CEO?从“晨型人”开始吧!
……
一般认为在早上6点以前起床的人就称为晨型人,晨型人也被认为在事业上较容易成功(细数一下当今大咖们,他们很多都是坚持早起啊)。
当然,也许你未必想追求事业飞黄腾达,但是成为晨型人还有个可以令你感到更实用的功能,那就是更有机会早起体会晨跑的好处,让你成为一位真正有活力的晨跑者。
晨型人坚持死磕自己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清晨6点起床,看书、健身、美食,开启全新一天的正能量牛人!
早起晨跑的跑友,他们往往每天早起晨跑,晚上也早早就寝,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瑞士巴塞尔大学精神医院针对民众进行研究,将实验者分为两组,一组是每天晨跑持续三周的实验组成员,另一组则是对照组,研究发现在主观睡眠品质的提升以及白天嗜睡的比例,都比照常生活的对照组成员表现较佳。
那么究竟该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晨跑者呢?在成为晨跑者前,首先当然必须调整个人生活作息,从每天提早半个小时就寝开始,并且规定自己至少需睡足7个小时的时间,这样隔天才有足够的精神与体力。
在调整作息的同时也必须顺便戒除影响睡眠品质的坏习惯,调整作息才能够更加顺利,像是睡前避免上网或使用手机等等,因为上网或使用手机都会造成自己在睡前情绪过于亢奋,进而影响睡眠品质。等到自己能够养成晚上10点就寝,早上6点起床之后的习惯之后,你就可以开始从晨型人转职为晨型跑者了!
刚开始成为晨型跑者后,晨跑运动的训练量建议不要超过半小时,能够养成每天晨跑的习惯才是重点。结束每天的晨跑后,完成洗漱吃完早餐,时间往往也才6点多左右,你会发现全新的时间就此被创造出来,让自己可以充分运用。
对于正在准备考试的人而言,更应该养成早起晨跑的习惯,养成早起晨跑的习惯后,首先能够改善睡眠品质,让自己变得更有精神,记忆力会更好,同时读起书来自然也就更加有效率。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意志力不是很有信心,还可以用很多小技巧让自己养成跑的习惯,包括使用运动和社交软件打卡,将自己的晨跑实况纪录下来,让朋友们鼓励你,或者参加晨跑团体,透过团队的力量督促自己,运用这些方法都可以让自己养成晨跑的好习惯,只要有心,每一天都是成为晨型跑者的最佳开始。
跑步前一晚
晚上睡足7至8小时非常重要,所以当我们想要在早上6点晨跑,前一晚就必须10点入睡,下面有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有个好眠,起床后神清气爽。
1.吃顿营养丰富的晚餐,但是要提早:
前一晚的晚餐是为了储存隔天的能量,所以吃好一点是必须的,专家建议,要吃好消化,高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晚餐,例如:炒饭搭配蔬菜和豆腐。
2.准备好慢跑需要用的“家伙”:
当我们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就是在说,“不能给自已偷懒的机会”,当然,也不用一大早出门后才发现自己什么东西没带。
3.把灯光调暗:
我们在睡觉的时候,身体会分泌“褪黑激素”,而黑暗的环境会刺激褪黑激素分泌。在睡前半小时,把室内的灯光都调暗,还有关掉所有电器用品,因为电磁波会欺骗我们的大脑,所以大脑没办法休息。
4.进行睡眠仪式:
睡前如果做激烈运动或高度动脑的事情,都可能会影响大脑的休息时间,到时候失眠就不好了,所以睡前最好可以做一些缓和的活动,例如:洗个热水澡、喝杯热茶、看书,或做伸展操,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我们放松,也提醒身体休息的时间到啰!
5.调好闹钟:
试着把闹钟放到躺在床上,手碰不到的地方,这样一来,早上当我们被闹铃吵醒,就必须起床去关掉。还有,现在手机闹钟都有贪睡提醒,隔9分钟就会响一次,除非你把它解锁,不然会响个不停喔!
跑步出发前
1.打开所有的灯:
灯光不能只开一小盏喔!必须把灯开到最亮,这样提醒我们的大脑,「该起床干活啦!」
2.吃一些小点心:
早晨的身体能量很低,胃也比较敏感,跑步前不适合吃丰盛的早餐,可以选择用一颗荷包蛋配上一片烤土司、能量棒或一根香蕉等,量不多的食物,提高我们的血糖,提供身体能量。最重要的一点,别忘了先“喝水”!
3.喝杯咖啡再上路:
咖啡可以提神,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运动效率。起床可以看电视,配上一杯咖啡,等我们完全清醒再出门。
4.给自己一个鼓励:
给自己一个运动的座右铭吧!例如:你已经准备好打败他们(也许是自己或路上的跑者),然后穿上跑鞋,出门慢跑吧!
开始跑步前
早上我们基础体温都偏低,所以跑前热身非常重要。
1.基本的热身操:
最基本的“伸展操”一定要做,或快走10分钟,等到身体微微发热,准备好再来跑,不要忘记关节很脆弱,一定要做足热身动作!
2.刚开始,慢慢跑
起步可以用比较慢的速度跑1公里,例如:一般1公里用6分钟跑完,现在可以调到8分钟跑完,起步慢一点,身体适应也暖合以后,再继续跑,效率也会更高喔!
每份坚持,都是伴随着痛苦和收获,把早起的时间充值到改变人生的一万小时定律中去,最后化作更强健的肌肉,更优秀的成绩,更出色的业绩,以及更多产的成果,他们都变成了升级版的自己。
-THE END-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