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场合,我们很少看到残障人士,健身房的残障人士就更少出现,健身,仿佛离他们很远;健身,仿佛只是健全人的专利。
但是,健身并不只是健全人的专利,是所有需强身健体者之权利,如果在健身房,看到一个装着假肢的人,玩遍各种器械,大部分人肯定会竖起你的大拇指。
这大拇指一部分来自于钦佩,另一部分来自于同情,然而作为残疾人的她说:“如果残障人士被当成激励非残障人士的产物,对于残障人士这个群体来说,是不公平的。残障人士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同情和怜惜,而仅仅是平等对待。”
这个95后的姑娘,她叫谢仁慈,贵州人,是西南政法大学一名大四的学生。她露出一条假肢,在健身房练举重、推哑铃的照片,瞬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她最开始被人认识,是因为一条知乎的回答,“主动露出腿部假肢上街,是种怎样的体验?”,和大多数人印象里的“残疾人”不同,她自信而大方地展示假肢,
从来不掩饰自己是“残疾人”的事实。而她的人生却是你想不到的跌宕起伏。
她的苦命童年
她对爸爸的印象并不深刻,爸爸是个小混混,在她两个月的时候,因打架坐牢了。
4岁的时候,妈妈带她去家对面的一个诊所看病,因为太害怕针头,她害怕地跑出诊所,不幸的是跑出去的时候被货车撞了,而妈妈为了救她,冲到了撞人的大巴下。醒来发现,她的右腿已经从膝盖以下被截肢,而妈妈,也永远地失去了一条左腿。
在医院的三个月,是这对母女最阴暗的日子,她在五楼,妈妈在六楼,没有拐杖她每天拿板凳当拐杖,从五楼跳到六楼,跳进妈妈的病房。
后来她才知道,妈妈很多次望着医院的窗户,是想一跳了之,是仁慈每天的守候,换来了妈妈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模拟考400分,高考630分
失去一条腿的日子并不好过,连求学之路也频频受阻,好不容易能上学,但是叛逆期的她模拟考只有400分,能上好大学的几率为0。那时,她还暗恋着一个男生,看见男生和另外一个女生一圈一圈地跳舞,她又自卑又痛苦,心酸的感觉像是一针一针扎在心上,她问妈妈该怎样才能让男生看到自己。
妈妈教给了她第二个道理:“人是不会回头往后看谁在自己身后的,你只有跑到他前面他才会看得到你。”
(2014年12月,谢仁慈在清华大学前留影)
高三这年,仁慈拼了,她从年级排名千名以后进入前20,最后凭借627分总分,成功考入了西南政法大学学习法律。
拒绝标签,我就是个正常人
从装上假肢的那天起,她没意识到自己是残障人士,仍然开心的和伙伴们一起玩。
直到有一天,在玩耍的过程中假肢摔出来了,朋友们都被吓跑了,她趴在地上,半天没起来。之后就再也没穿过裙子。
直到2016年9月,谢仁慈去买一条新裤子,穿上之后,两条腿粗细明显不同,店员异样的目光让她感到尴尬不已。
对着镜子,谢仁慈想:与其这样不和谐,还要遮遮掩掩,不如就把假肢露出来吧!那天是她第一次,鼓足了勇气,挽起裤腿,露出假肢,拍下了这张照片。
她重新穿回自己心爱的短裙,凭什么我的20岁就不能美美的呢?她还会尝试去穿高跟鞋,因为她始终觉得高跟鞋很性感。
仁慈说:“纵然有外在的缺失,在精神世界里,我们同样享受浩渺的智慧。”
她还很喜欢健身,并拿过游泳冠军,打羽毛球,还学会攀岩。中学时期的她,获得过残疾人运动会游泳项目铜牌,很多人表示惊讶与钦佩。
但是她却说:“我并没有做什么非比寻常的事,我只是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身体机能,去做想做的事。残疾不会使一个人变得优秀,残疾也不代表着要成为激励你们的对象。”
她本可以自己完全可以做一个“利益既得者”——安静地享受多年学习的劳动成果,在这所知名政法大学读博,或者毕业后去当律师,拥有一个人人歆羡的工作。
但是她却常常反思:“我光是失去了一条腿,生活就这么困难,别的孩子该怎么办?”她常常希望:“如果生活中的无障碍设施更完善一点就好了。”
而她的大学老师鼓励她:“你可以站起来为残疾人发声,没有人比你更权利。”
于是,她站出来了,勇敢地站在媒体面前,为残障人士发声!
她爱读书、爱健身、爱旅行,她阳光、乐观、开朗、她还因此获得了一个男票!她的男票在麻省理工读书,16岁的时候因为化学实验失去了右手,但是为了科学,并不在乎,还给自己做了一个酷酷的弯勾手,给仁慈做了一个酷酷的假肢。(男友力MAX!)
在微博上暗戳戳地秀恩爱!
(满分!)
再放几张她在健身的图
今天,人马妞写这篇文不是为了通过她来激励大家,实在是这位姑娘给人马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是所有人在经历这些之后还能如此乐观,她超越了世俗的眼光,释放自我,比一个正常健全的人更阳光、更积极地活着。
另外,图片来自于姑娘的微博@谢仁慈Mercy与知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