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胖这件事儿上,其实大脑是最大的影响者之一。你如何吃饭,对食物有什么感觉和反应,都会影响到体重的增减。
1.被消极的想法所控制
悲观的心态不仅对心脏健康不利,它还会促使人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宣传减肥产品的广告特别善于捕捉人们对食物所形成的消极想法。整个减肥行业的运作手段都是让人们取笑不良的身体形象,促使他们花费一大笔钱用于并不是那么起效的节食和减肥方案。然而,当节食的努力失败后,人们对自己的认知感觉会更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现实中,人们通常只看到节食方案失败了的表面现象,而不追究深层的个人原因。直到他们突破了节食的怪圈,才有望踏入减重的正确途径。
2.焦虑会点燃你对食物的需求
如果你准备在公共场合做演讲,或是与所爱的人进行一场艰难的对话,很有可能伴有焦虑情绪。这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在午饭(或晚饭 ) 时 多 吃 上 几口,或是毫无节制的吃起自己喜欢的零食。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压力性进食”,这种行为是焦虑情绪所引发的;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导致体重飙升。
3.抑郁也会让人开吃
思维模式驱动暴饮暴食行为的机制颇为微妙,但抑郁症就是开始大吃大喝的一条明显路径。有研究显示,情绪障碍与体重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基思•艾亚布副教授分析说,抑郁症患者对食物的情绪和观点会发生显著的改变。情绪抑郁既有可能引发暴饮暴食,也可能会表现为食欲不佳。
4.压力会妨碍减重目标的达成
快节奏的生活会让人感觉压力山大,承受了重压的大脑会潜移默化地破坏你的减重努力。当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或饮食习惯缺乏安全感时,就会过度限制摄取食物的类型和食用数量。然而,人体机制无法知道人们是故意限制了饮食,只知道它没有吃够,所以会自动放缓多种生理进程(包括代谢功能)以储存能量和生存下来。
5.大脑会将节食进程转化为脂肪存储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大脑厌恶节食。对老鼠进行的动物试验显示,在食物处于稀缺状态时,大脑中的关键细胞会积极地阻止身体燃烧脂肪。英国牛津大学代谢研究室的学者分析,当人们让自己处于饥饿状态时,会启动身体的“脂肪存储”模式。也就是说,当食物丰富时,人们会尽情地吃;当食物稀缺时,身体的节能模式会被开启,阻止脂肪的燃烧。
6.对食物形成武断的印象
当一块油腻的肉饼浮现在脑海里时,你会认为这是一种积极还是消极的内涵呢?是不是吃一份普通的蔬菜沙拉会更好些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给食物赋予不同的含义,即在无意识之中给食物贴上各种标签。营养学家认为,去掉这些所谓的“好标签”和“坏标签”有助于改变关注点。食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吃饭更不是一种泾渭分明的行为。一旦食物不再包含道德含义,它对人施加的不良影响也就减轻了。
7.拒绝快乐
减肥难的部分原因就是你总是寻思“到底是吃这个好,还是吃那个好?”心理学家建议人们把吃饭当作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勉为其难的斗争。吃自己喜欢的健康食物,会让你在就餐期间有一种享受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8.不问“为什么”就吃
在你把曲奇放入嘴里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吃它。这种甜食是你特别渴求吃的吗?通常,人们在身体没有饥饿感时吃甜食是为了寻求情感慰藉。出于情感的原因在生日聚会上吃块蛋糕并无大碍,但在其他场合就要考虑有什么其他更好的食物能满足你的实际生理需求。
9.没利用到感恩情怀
感恩之心能从多个层面改善健康,但对自己心存感激就难以做到了。如果你成功地抑制了暴饮暴食的想法,就要为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感到庆幸。特别是对于那些体重管理欠佳的人,在平日取得的小进步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更好地推进减重进程。
10.放不下架子不会起到任何帮助作用
打破放不下自尊心的心态的确有些艰难,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减重意志力薄弱的人不要羞于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营养师丰富的专业经验有助于你更为容易地达成减重目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