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古典健美选手Wesley Vissers维斯利.威瑟尔斯的背部(含三角肌后束)训练视频,视频下方会有动作解析。
视频:Basic yet Effective Back and Rear Delt Training
动作一:
颈后高位下拉:
1.个人不主张使用这种动作进行大重量高拉,这个动作的危险性来自对于肩胛骨的下回旋、上回旋的过大幅度,完全可以用轻重量进行,完全伸展背部后向下将横杆拉至后脑勺(1-5颈椎)位置即可,再慢慢向上还原。
2.如果你足够强悍,你也记得颈后引体没必要负重,当然,颈前引体你可以这么干。
3.颈后高拉使用的重量一定比颈前高拉小得多。
4.颈后高拉&颈后引体一样,属于“背部优势训练动作”,不过有肩伤的朋友,我真不建议你这么干。所谓“背部优势训练动作”,就是指:颈后动作存在三角肌前束、胸大肌、前锯肌的向后牵拉,意味着你的背部在一开始就是收紧状态,上背部肌群的参与活动更为集中。
动作二:
正手宽握高位下拉:背身做法不得不使用较轻的重量,因为你需要考虑负重是否会将身体拉起来。
1.改变肱骨(大臂)的旋转角度才能有效改变背部刺激角度。而前臂的旋转角度的改变要么只能增加腕部舒适度的选择,要么就是增加同样动作轨迹情况下的动作幅度。
2.高位下拉是增加背部宽度的好动作,记住:它无法取代引体向上,与之相同,反握高拉也不能取代反手引体。不要在使用大重量的时候,上身向后倾斜过多,若倾斜过多,那样你会让三角肌后束参与太多,而仅仅让大圆肌参与了肩胛骨的上下回旋。握得越宽,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练得越宽,正手宽握的方式仅限于大于肩宽,在能保持背阔肌、大圆肌收缩、拉伸的感觉基础上,你可以试着加宽握法。
3.在更多地训练实践中,你可以尝试离心收缩还原时以髋关节为轴,上身稍前倾。而相反,在向心收缩发力下拉时,以胸椎为轴上身稍后倾。无论怎样,当以背阔肌为主要训练肌群的时候,一定将尺骨鹰嘴朝向地面而不是身体后方。
4.使用助力带,在健身塑形训练当中,并不算作弊行为。使用助力带能很好的缓解抓握压力,减少前臂屈肌的代偿。让你有足够的精力、注意力来进行背部训练。
5.很少有人在反握下拉中使用窄距反握,腕关节舒适感是在太差了。如果这么做,那就是作为斜方肌中束、下束训练的一种补充。
动作三:
坐姿器械划船:一般有对握和正握两个把位设计。
1.对握时能侧重斜方肌中束、下束、菱形肌、背阔肌中部进行针对训练。
2.正握则能着重三角肌后束、大圆肌、小圆肌、背阔肌上部。
3.单臂练习不能使用极限重量,且采取对握握姿。能较好的针对背阔肌外沿、大圆肌、小圆肌、三角肌后束、菱形肌、斜方肌中束,是对肩胛骨周边肌群进行增围和提高分离度的上背优化动作。
4.坐姿器械的单臂划船训练有时会使运动行程变长,促使更强力的背部收缩。
5.上臂外展接近肩部高度时,斜方肌上束参与变多,这种幅度的正握划船很好的刺激三角肌后束、菱形肌、大圆肌、小圆肌、斜方肌中束&上束。相对而言,夹肘角度小一点(上臂稍外展),则能更多地刺激背阔肌内侧、斜方肌中束、下束。
动作四:
俯身"T"杠划船(被誉为罗尼库尔曼最爱动作,传统做法是以马鞍把手固定杠铃进行,也有专门设计的T杠器械,还有很多握把横杆可选择(比如:大V杆、小V杆、多把位杆)。俗称“地雷炮筒”组件的杠铃套筒也可用于T杠划船练习。的动作的执行,挺胸直背依然是重中之重,这个动作相比杠铃划船对于脊柱的压迫感要小得多,主要锻炼斜方肌中束、下束、背阔肌中部。
就像杠铃划船原理一样:
1.手间距与肩同宽或者比肩窄将主要针对背阔肌中部,手间距较宽则针对背阔肌外侧,像我以前说到的一样,手臂张开的角度(肱骨外展)也能改变你的侧重点。
2.杠铃拉至腹部中心以上位置,主要针对背阔肌、大圆肌、斜方肌上束、中束。
3.拉杠铃至腹部中心以下位置,则着重下背阔、斜方肌下束。
4.有人要问了,若使用横杆,它的角度是固定的,我怎么调整器械角度拉向我的腹部&胸部?你只需要垫高脚踏&或者踮起小腿就能使器械T杠划船的横杆处于高或低的位置。
动作五:
高位下划:它的轨迹设计属于高拉与划船的结合形式。以同时锻炼背阔肌外沿与中部的厚度为主。
1.类似于做一个对握引体(注意远固定动作与近固定动作,不能相互替代)。
2.分动式挂片器械的设计,将吊臂设计成了八字,意味着向上还原阶段处于窄距对握,这对背部伸展是很有利的。而向下对抗阻力拉向身体后下方,则是宽握,意味着能更好的刺激到背阔肌,而不会过多募集斜方肌。
动作六:
器械坐姿反飞鸟:依据自己的身材和习惯选择坐姿&站姿。
1.这个动作主要针对三角肌后束,当然,也有人做肩胛骨回缩幅度做得很大,这样一来,就把斜方肌中束、菱形肌的刺激增大了。只针对三角肌后束的训练,不需要后伸肩臂太多,肩胛骨保持相对的中立位置即可,用不着往后收紧肩胛。
2.关于手柄的对握与正握,几乎不会影响三角肌后束的训练,手握把低于肩膀或平行于肩膀,是三角肌后束的最佳收缩位置,如果手握把高于肩膀,将加大斜方肌的参与。
3.对于一些三角肌后束收缩感觉不好的人,你也可以稍稍弓腰驼背来做。单臂侧坐的做法在不改变动作目的及技巧原理的基础上,可以使动作轨迹更长,你可以减少重量试着单臂交替练坐姿反飞鸟。
动作七:
坐姿高位斜拉:一定注意区分斜拉和下拉。这不是练背宽度的高拉,只是利用高位下拉器械所做的一种以锻炼三角肌后束为目的的动作。
1.你需要明确三角肌后束的一大功能,这就是“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
2.做这种斜拉时,你需要后仰上身45度左右,前臂应保持与阻力方向一致的位置,一个技巧就是:时刻关注前臂是否与钢绳呈一条直线。
3.需要保持肘关节尺骨鹰嘴朝向后方,当然,你只要上身后倾45度,同时,保持前臂与阻力方向呈一条直线,尺骨鹰嘴肯定能保持朝向后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