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训练计划应该负荷能够使得成绩提升的超负荷原则,在这种原则下进行训练,会持续增加训练效果,使训练效果持续进步的唯一方法就是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刺激。当这个概念被过度延伸后,就可能会造成过度训练的现象,机体无法适应由训练产生的过大压力,甚至很可能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相反,若训练强度或训练密度过低,也是无法达到理想的运动成绩的。因此,当教练员面对不同运动员时,必须对于每位运动员的特点有所了解,并对不同人进行不同的适宜于其个人的训练方式。
在一个训练循环中,各训练阶段的特点。
上图以一名竞技运动员为例,提供一种连续的训练阶段模式后,在一整年的训练计划中所经历的过程。这是一个以周期化原则为基础的模式,下图用图表加以说明。
一个周期性训练计划的结构图
在这种训练模式下,训练不足(undertraining)指运动员在非竞赛期或休息时间,机体的优化改变较少,且运动成绩也不会提升。急性过量(acute overload)所描述的是一段时间的“平均”训练负荷,这里强调的是运动员过度训练给予机体压力以使其产生适应,使得生理能力和成绩有所提高。
超负荷(overreaching) 指的是某一负荷造成的疲劳在短期内无法恢复,也就是超过了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范围,这将会短期降低运动成绩。最后,过度训练(overtraining)指的是运动员的机体无法适应训练所带来的压力,导致长期运动成绩下降的现象。这将会导致过度训练综合症(overtraining syndrome)。
过量训练(excessive training)并没有呈现在这个训练模式里。这个概念指的是训练强度已经超过了运动员的极限,但对运动员机体并没有负面的影响,而且是超量负荷训练的标准。(摘自:运动生理学/ (美) 威尔莫尔, (美) 科斯蒂尔,(美) 凯尼著 ; 王瑞元, 汪军译.)
责任编辑: